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全育人”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育人新路径
摘要:在学生社区空间功能拓展的新要求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将学生社区建设有效做法。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科学理念,推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与学生社区育人有机结合,并提出实现安全,劳动,文化和党史教育多元化的新途径,以打通新时代学生社区育人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生社区;高校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生活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所以,在面对学生社区空间功能拓展的新要求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将学生社区建设有效做法。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科学理念,高校应牢牢把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在整合学院党团组织、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过程中,不断推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与学生社区育人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学生社区的高质量建设,从而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向深入。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的主要内涵
“社区”是高校社区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区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心智相近,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又是在不断自我发展的阶段[2],因此要满足当前新时代的大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成长需要,不断正确引导和教育。高校应该立足学生社区育人阵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育人功能渗透到管理工作过程中。
“管理”是高校社区育人的重要手段。在制度层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使社区管理的行为有据可依;同时,要依托先进技术创新管理手段,搭建多样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在队伍层面,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社区管理队伍,为学生社区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撑。
“育人”是高校社区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高校社区管理措施不再是学生简单的服从照办,而是以教育引导学生为目的,通过全校全员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3]。在学生社区生活中的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教育,让学生社区安全有保障、社区文化修养有加强、学生生活技能有提升、社区红色基因有传承,拓宽全过程学生社区管理育人途径。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新路径
2.1多线布局,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关系着学校的和谐稳定,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以安全教育夯实基础,积极搭建QQ、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结合线下传统方式的双线贯通,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社区安全教育。为不断完善社区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社区管理育人机制,应每日安排安全文明督查小组进行卫生检查与安全排查,并落实院领导走访宿舍制度,其次,创建生活委员日日报制度,贯彻"辅导员—生活委员—寝室长"三级安全教育体系。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强化学生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意识。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以寝室长为抓手,开展社区安全系列特色活动,不断丰富社区日常安全教育内容,进一步实现社区安全教育共识共防共建。
2.2聚焦劳育,提升劳技能力
加强学院与公寓服务中心联动,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生活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可定期邀请后勤公寓管理中心生活老师到学生宿舍指导,日常还可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强调劳动活动重要性。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宿舍安全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生活技能水平,可以举办了宿舍安全卫生收纳系列活动,可以联合学校后勤等统一筹划、协同开展相关活动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年级学生根据流程指导,开展宿舍整理整顿,使学生宿舍真正成为整洁舒适、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场所,并通过个性装饰展示自己宿舍的独特风采,在过程中加深宿舍感情,切实体会到劳动价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3丰富活动,培养社区文化
学生社区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院通过营造全方位、全时段的成长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各级学院可与图书馆、后勤公寓管理中心加强联合,并合创各类文化活动。如: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组织策划一场包饺子、粽子等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既促进了师生们的交流,又增强了学生社区生活的乐趣;为加强社区书香文化,可合创“社区图书漂流角”,使社区成为大学生思想共享、自我管理与文化育人的大观园,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可持续发展,社区学生文化修养不断加强。
2.4融入党史,强化信念教育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营造社区党史学习氛围。学院可通过公寓党史教育墙专栏,为学生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建“党员示范宿舍”流动机制,为引导全体学生党员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加强党性锤炼;积极探索与后勤物业服务中心等多渠道党建联动机制,举办“学党史、悟思想、倡廉洁、树新风”“学习雷锋”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这让学生在活动社会实践中坚守信念,亲身力行。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在我们手里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并完善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同培养机制,同时加大辅导员、社区老师、公寓管理中心老师参与社区三全育人指导工作的力度,以确保社区三全育人的高质量、多元化、延续性。为保障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新体系长效化,还应建立以社区和谐稳定、学生劳动技能、学生品行修养、红色基因传承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同时要聚焦生活管理,通过环境建设、制度规范、服务拓展等各方面需求,构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紧扣学习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成长发展核心需求,构建科学的学业指导体系,助力学生学习发展。强化学生自治,搭建开放多元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实现社区学生自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以形成特色化、精品化、长效化的品牌项目。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丰富管理育人内涵的精神家园,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引领贯穿在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能吃苦、敢担当、讲奉献的良好品质,紧扣时代发展要求,适应社会进步需求,紧贴学生成长诉求,构建夯实社区三全育人新体系,通过进行社区教育,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三全育人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打通在社区工作存在的盲区、短板,真正把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落到实处,打通社区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赵繁菲,章冠群,李媛媛.高校“三全育人”路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3):98.
[2]吴茜.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创新路径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43-45.
[3]辛爱梅.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