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目标理念,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是有效方式。尤其在新冠疫情下,如何将人名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课程中体现尤为重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微生物学;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更加凸显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因其能更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多年教学实践,以微生物学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学科发展史以及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内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自然观等多方面思考,设计、凝练出“课程思政”的诸多案例,寓于日常教学实践,以此实现全方位的课程育人。结合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科普性等特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机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课程建设目标
我校的《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培养我国药学专业人才,适应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培养能够承担药房、药检、药物流通及药事管理的药师为主的目标,按与国内现行执业药师制度接轨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中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学适当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学习微生物学,可以使药学专业学生能加强专业基础的覆盖面,尤其对于疾病诊断、抗生素药物、酶制剂、疫苗、菌苗等不同剂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教学设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被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微生物学的授课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个人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将微生物学相关典型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
3教学效果
本轮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的授课班级为19、20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共74名。在授课结束后,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学效果。课程结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58%的学生认为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90.35%和84.21%的同学满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微生物学思政教学改革的认可率达到92.98%。
3.1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微生物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己任。通过在问卷中设置爱国情怀的相关问题,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2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通常指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3.3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素质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引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基石。
4展望
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因其能更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要学会做人、做事。基于多年教学实践,以微生物学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学科发展史以及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内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自然观等多方面思考,设计、凝练出“课程思政”的诸多案例,寓于日常教学实践,实现全方位的课程育人。结合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科普性等特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并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2020jyxm0782);安徽新华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校级一流课程项目(2020kcszx04);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AH202012216096,AH202012216097);校级科研启动项目2019kyqd024;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科研项目(IFQE202013)。
作者简介:刁欢(1982—),女,汉族,安徽巢湖人,安徽新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邮编23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