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第二课堂实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汤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6期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够具备更强的专业理念,提升综合素质,让他们的成长道路更加平坦。近年来,素质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更多人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需要当代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也需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当代大学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法律意识培养效果,要让更多学生具备更强的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遏制犯罪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逐渐强化,能够让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遵纪守法、道德品行良好的新社会青年。本文将基于第二课堂实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第二课堂;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存在社会意识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任何人都不能摆脱法律的约束,需要让法律有效地落实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法律意识教育的欠缺仍然成为了无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问题,很多大学法律意识教育针对性不强,导致很多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出现增长趋势,为了能够让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让更多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法律意识,应当做好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规划,只有让管理者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开设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才能够维护社会稳定,让更多大学生拥有光明的未来,推动法治文明社会建设,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由此可见,本文对第二课堂实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很多高校在教学中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不高,因此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教学工作开始尝试利用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水平,切实抓住培养人才的机遇,提高教学实效这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1]。当前的教学工作除了应当做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优化,还应当结合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创建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而开展的课程体系建设。想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可以尝试建设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让更多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建设下,提高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是以第一课堂教学为基准出发的,学生在第二课堂接受教育,可以实现第一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逐渐强化教学效果,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教育逐渐被更多学校重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综合素质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了第二课堂开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高校开设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走出课堂角色,实现快速的成长。第二课堂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创造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各类活动,会让更多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转化,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综合素质,还能够重点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强化,在这其中融入法律意识培养,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的道德思维建设,让他们的价值观念尽早形成。第二课堂具有主观性能强、讲解生动等特点,因此在开设第二课堂时需要灵活利用课堂教学风格,完成法治理念的有效融合,实现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效延伸,将更多的理念性教育与专业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思维,让他们实现快速的成长[3]。

二、基于第二课堂实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大学生学会更多的法律知识,便能够真正的了解到社会各类实践的本质内涵,更在清晰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对于自己的个性行为有着清楚的认知,因此在高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法制教育。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法律教育的内容并不多,这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利用传统课程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因此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针对性培养,虽然在很多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院校都会开展道德教育,利用道德教育进行法治教育,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现代教育过程中需要开展第二课堂,以不同的教学形态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义务,多让他们能够学会更多的法律知识,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拥有一定的法律思维,习惯利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让他们对事物的分析更加全面。因此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工作中,需要做好课程的有效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法律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课程,能够体现更强烈的社会功能[4]。

三、基于第二课堂实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一)利用现代科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我国的教育工作也实现了全面的革新。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尝试利用科技来做好教学的优化。第二课堂的建立也可以是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开设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杂志、报纸、录像、电影等信息的传播方式都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第二课堂的实践也可以基于现代传媒手段来完成。学校可以开设教学专题网络,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法律学习机会,学生们登录平台便可以接收到法律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在网络上进行有效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开设法律专栏,让更多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有效解答,解决法律疑难。在平台中,还可以推送一些比较常见的新闻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法律的根本意义所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第二课堂教学实效[5]。

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带领其他专业的学生设计校园法律报刊,让学生们利用报刊来记录一些法律知识,同时也能够让更多学生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打造出更加便捷的法律信息交通渠道,让更多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传播途径优化第二课堂建设的效果[6]。还可以在校园内播放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法律的基本意义,通过这种法律传播途径,能够让更多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开设法律专题广播,让法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广播能够让更多学生被动的接受法律知识,在耳濡目染下实现法律素养的提升。这种以媒体传播为主要的渠道开设的第二课堂,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不必在固步自封,可以向着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学习,也可以吸引更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强化,让更多人感受到法律意识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以现代科技建设的第二课堂具有着浓烈的时代色彩,以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做好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规划,可以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水平,能够让更多学生实现全面成长[7]。

(二)利用法律社团开展法律教育活动

可以尝试以法律社团为依托,开展针对性极强的法律教育活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丰富多彩,除了可以接受到普通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参与一些课堂之外的社团活动,这些社团活动有着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让更多学生学习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些社团教育有着许多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机会,因此在开展法律意识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法律社团开展法律教育活动,让法律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按照学生所学的知识,选择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进行教育,可以让法律社团组织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法积极性,让法律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在院校的组织下也可以成立法律协会,利用法律协会将更多与法律有关的事件进行有效收集,还能够将更多热爱法律的学生组织起来,组织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律活动,让更多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到法律知识的基本内涵,让他们去学习与法律相关的典型新闻案例,以此来实现对于法律实施的深度理解。通过这种直观的法律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意识的接受法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让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可以开设法律知识竞赛、辩论会、模拟法庭等,这些以法律为中心的活动能够帮助更多学生提高法治观念,推进学法热潮,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法律信息收集机会。在此背景下,法律协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学法骨干,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开设更多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能够带领全校进行法律学习,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8]。

(三)多地参观,寻找多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

想要真正建设完善的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必须要打破固有的界限,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可以利用假期或其他的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监狱,了解监狱的犯人现状,了解法律的威慑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学生自觉的遵纪守法。通过犯人的现身说法,也能够让更多学生了解犯人犯罪时的各种心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基于基础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水平,亲自了解各类办案程序,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法律的严谨,了解到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需要强化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增加学习法律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形式下被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聘请一些法官、检察官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让他们去倾听一些现实的法律案例,让更多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让学生进入法庭进行旁听,了解开庭的司法程序,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拓展学生思路。法律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想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必须要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将课外与课内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寻找多种途径,能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让他们学习法律的目标尽早的实现[9]。

(四)改变固有考核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很多时候大学教育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法难以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监管,也难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考核模式,完善整体的评价体系。很多高校改革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改革难以真正建设优质的教学环境,当前的教学活动可以打开思维,创造第二课堂,开设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也得到有效的记录。学校需要充分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让课堂教学内容高度分化,要进行有效综合,开拓第二课堂的新局面。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因此考核的建设需要基于课堂的实际内容出发,要保证每一种形式都有着适应的考核评查体系,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状态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评判,利用这种评价体系也能够设立更多与考评相关的奖项,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强化,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设置更高层次的活动内容,把握法律教育的基础方向,狠抓落实,创造合理的考评结构,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跨世纪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推动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的组成要素,高等学校应当培养更多具备法制意识的专业型人才,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课堂的建设能够让更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接受到全面的法制教育,能够以不同的姿态完成课程的学习,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强化。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色深入开展与法制教育相关的知识教育,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以及技能传授,让更多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帅.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功能提升路径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公关世界,2022(10):51-52.

[2]李琼,陆勤勤,黄文芳.论多元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2(6):214-215.

[3]徐刚,李欣欣,熊富强.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2(10):9-12.

[4]郭娟.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三位一体"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大学生第二课堂的视角[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1):14-17.

[5]张红秀.第二课堂教育平台指标构建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22.

[6]薛铁瑛,张安然,左铮云.中医药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6):89-91.

[7]李慧,阎佳,张鸿郭.生态文明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培养现状及路径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52):150-152.

[8]黑晓卉,尹洁.新时代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路径创新——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8):后插8.

[9]马玉琳,邝莉莉,周继琛,等.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22(23):166-168.

作者简介:汤泰,男(1994.04—),汉族,籍贯:安徽淮南,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