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做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核心思想和实质内容,明确剖析、站稳立场、重在引领,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外开放步伐,努力开创高校来华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策略,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华留学生、教学媒体、课程思政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亚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国中亚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驶入快车道,给双方人民带来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复信中强调,“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希望你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复信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来高校华留学生发展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友好关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策略,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华留学生、教学媒体、课程思政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会“编辑”也要会“翻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可以抱定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更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宗旨,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务实,把“党政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语言教学是语言互通的基础,文化体验是加深国际理解的途径和语言应用的重要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性、魅力性感染来华留学生,引导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来华留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指导与服务,是实现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孵化器。
二、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华留学事业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为在华留学生复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更加真实、系统、全面的中国最好的方式就是给高校来华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提供无比广阔的实践舞台。
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应力图深入实践,探索“语言+文化+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并通过建设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举办海外学生夏令营等活动,打通一条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轨道。一是鼓励来华留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积极组织来华留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学习交流与考察。二是通过“请进来”知名专家、学者,定期为来华留学生开展学术报告、专题培训,为来华留学生创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和平台,及时掌握学术前沿、新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学科融合,实施学生活动“趋同”举措,鼓励来华留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体育联赛等文体活动,感受校园文化,在融入和体验中国社会文化中升华了“知华、友华、爱华”情感。开办特色夏令营、游学访学项目,结合自身优势,开创语言教育与传播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三、结合教学媒体促进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
为了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性、科学性、实效性,在运用教学媒体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演讲、辩论,观看视频资料、线上答疑、社会实践“大课堂”等多种方式。针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来华留学生思想复杂多样等特点,着重培养来华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对理论材料的分析,使来华留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
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改革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断深化对来华留学生“学生中心”理念,加大来华留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研讨等表现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比例,激发来华留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一方面,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高校应鼓励教师在来华留学生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来华留学生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引导来华留学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建来华留学生宣讲团,利用假期到各市地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实践活动,来华留学生在宣讲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通过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实践使得来华留学生的主体认知与实际行动相比较,从而更为可靠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来华留学生不仅形成了良好学风,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更加促进了来华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风情,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在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目中塑造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潇潇.学生流动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研究——以“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04):80-86.
[5]郜静,王玥.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研究[C].第五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3.
[6]魏传成.近二十年我国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No.479(35):33-35.
[7]王红丽,蒋璐樯,黎玖高.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22,No.487(19):80-82.
[8]陈璇冰.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22,No.527(05):152-154.
作者简介:
1.毕琳(1983.4.19),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专业在读博士。
2.高子怡(2000--),女,汉族,吉林通化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