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高中数学统计单元为例

李琳 张亚迪 于澍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51期
郑州市第九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2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知识整合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落实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可操作性;模式

怎么划分大单元?怎么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整个单元的教学流程怎么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评价学生是否学会的标准是什么?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思考的问题。而现有的内容大多是比较空洞的理论性知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笔者以高中数学《统计》单元为例,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希望可以形成具有较高普适性、较强操作性的模式和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单元内容

依据新教材“主线—主题—单元”的框架,确定了“概率与统计主线—统计主题—必修二第九章统计单元(单变量统计问题)”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教学要素

1.内容分析:统计学是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认识未知现象的一门科学,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是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主题之一。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单变量的统计问题。和初中阶段的统计初步、选择性必修三中的双变量统计问题,难度逐步递进,前后形成呼应。

2.课标分析

首先细化课标:知道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了解总体、样本、样本量的概念以及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抽样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描述,体会合理使用统计图表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参数、离散程度参数、取值规律和百分位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再分析本单元涉及到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数据分析的能力,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其次是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3.学情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的统计初步知识,有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然而,由于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数据在收集、整理特别是从统计图表中得到信息等方面仍缺乏专业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4.教材分析:对比04年和17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新教材删除了易出错的系统抽样,把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一节细化为了三节内容,分别为百分位数、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而第三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则替换为了统计案例。

教学中建议以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为线索,先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再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具体案例的处理中,按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展开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统计的整体认识。

二、中期设计阶段

(一)制定单元学习任务

制定单元学习总任务应该满足两点要求:能够考察本单元所有学习目标;能够涉及本单元所有核心素养。本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形式:全年级数学建模大赛

比赛题目:九中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体重情况调查

一、背景与数据

近年来,我国肥胖人群的规模急速增长,肥胖人群有很大的心血管安全隐患,目前国际上常用身体质量指数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其计算公式是 ;中国成人的BMI数值标准为 为偏瘦, 为正常, 为偏胖, 为肥胖。

二、任务与要求

写一份高二年级全体同学肥胖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求:1、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收集数据;2、选择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3、比较男女同学在肥胖状况上的差异;4、分析高二年级肥胖程度的整体情况;5、提出控制体重的建议.

(二)划分课时:

根据五个子任务,具体课时设置如下:

三、后期评价阶段

建议从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建议和命题建议三个方面进行。

总之,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完整性,保证全册教学的阶梯性和评价方式的综合性,并兼顾各阶段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只有这样,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才能成为落实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真正有效的途径。

[课题]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研究”(立项编号:2021YB0835)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姓名:李琳(1979-0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郑州市第九中学,中教一级,教育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