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的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探究

陈华爱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6期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510000

摘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和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深入了解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小学班主任管理任务艰巨,不仅要进行班级管理,还要引导学生建立生成学习的思维网,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目的。所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找寻学习的有效途径就十分重要,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需要班主任结合课程进行正确引导。为此,本文笔者根据相关管理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习内驱力、激发

前言:

班主任管理通过对学生学习思想的引导和学习态度的端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学习素养的提升。然而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结果达不到班主任期望值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够。所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分析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

一、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原因

(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导致学习困难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莫大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影响学生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环境。这种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学生,本身的竞争意识就不强烈,对于学习没有热情。这可能是学习环境不好,学习氛围较差,导致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从众心理;也可能是家庭环境所致,父母的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无心学习,抑或是转校、插班等特殊因素,导致生活学习环境突变,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1]。

(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下,思维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也有很多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都很差。这样会使一些学生觉得学习很困难,慢慢就会失去学习探索各学科难题的兴趣,逐渐变得没有学习内驱力。小学学科知识除了相对抽象外,另一个特点是术语较多,特别是学科符号、公式等也比较专业、抽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减弱,变得没有上进心,没有竞争意识。

(三)学习的信心受挫

学生没有学习内驱力主要是对待各学科态度消极,学习中缺乏自信,这些学生不敢大胆尝试、大胆提问,害怕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而失去学习机会。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很低,变得没有理想,成绩平平。我们国家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是以训斥的方式对待学生。这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要是他们在学习上出了点小差错,老师就要批评他们,那学生的信心将严重受挫,学习主动性将被逐渐抹杀,慢慢就会不敢表达,学习也就没有冲劲。

二、小学班主任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中都很不自信,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自卑感。这是由于学生对自身真正的实力不够清楚,导致他们缺少信心,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小学班主任的有效管理教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发展和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并能更加积极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塑造吃苦耐劳的学习品质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年代,所以很难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学生都呈现出“吃软不吃硬”的特点,往往会选择简单轻松,拒绝吃苦。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往往是智力因素—思维和非智力因素—努力共同决定学习结果[2]。如今的社会竞争和学习竞争同样激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才能够战胜困难和曲折,走向成功的彼岸。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苏妙青苦学”“欧阳修苦读”的刻苦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被这种学习精神所折服,在这种氛围的熏陶感染下,学生就会产生吃苦耐劳的意识,促进个人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三)增强心理支援

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重视,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就连学生也是如此。但相对于成人而言,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了改变小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的现象,班主任必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专门的认识和介入。在这一点上,小学班主任无论在课堂上或日常生活中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针对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观点和形成对自己的准确认知,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增加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内驱力[3]。

(四)多元化进行班级管理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学习理念的传递工作也是班主任面临的一大难点,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关键。一些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不积极,态度不坚定,不仅对自身发展十分不利,也会影响到班级内的其他同学。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常规的管理手段并不合适,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班主任而言,考验较大。班主任要采取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法,一对一展开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互补,更好地得到成长。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融入积分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起理想和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五)班主任要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管理的方式基本统一教学,进行无差别无分层的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班主任了解学生来说,有很大限制。而通过作业面批、单独谈话辅导等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更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状况。班主任通过叫学生到自己面前进行作业批改,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一一指出,然后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吸收的知识再单独为学生讲解。根据其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讲解中有所收获。通过长期的执行教学计划,从而慢慢改善学生作业和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4]。

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需要班主任在意识层面和管理方式上不断摸索和钻研。其主要要求就是班主任要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面临的问题,以积极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进步,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参考文献:

[1]刘惠萍.班主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5):1.

[2]缪祥斌.通过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98-99.

[3]丁健.谈如何激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内动力[J].读天下:综合,2020(2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