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行动研究意义初探

摆灿灿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5期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明路小学 467000

摘要:文章结合家庭教育的现状背景,对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行动的必要性进行了强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行动策略,包括依托相关制度的健全推动家校同步教育、积极设定并展开多样性的家校共育活动、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支持,以期更好实现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性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

引言: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想要更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不能单纯从学校方面入手展开教育,还要融合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家校共育的形式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行动的必要性分析

2022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使得推进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融合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且存在着较多不足,如家庭环境恶劣、父亲或母亲教育缺位、教育态度不合时宜等等,这均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从这一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也对融合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需要在当前加速展开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行动,依托具体行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行动策略探究

(一)依托相关制度的健全推动家校同步教育

展开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与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家校合作、家校教育同步提供制度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起共同与教育合作的“桥梁”,促使家校互动具有更为明显的常规性。实践中,学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从学校层面、年级层面以及班级层面这三方面入手,在学校内搭建起三级家委会制度,切实遵循“班级自主—年级共商—校级共建”的责任权限,落实基于校级、年级与班级的分层管理,形成并落实应用三级联动工作线,传播管理正能量。第二,设置并推行家长开放日制度,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三,面向特殊学生、特殊家庭设计并实施追踪及家访制度,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第四,面向学生家长,制定并落实心理咨询接待制度,及时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支持性服务。

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健康的心理是育人的出发点,也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善于把珍惜生命、直面挫折、乐观生活等大主题讲深讲透。培育学生健康心理,需要学生家庭的协同参与,要积极构建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协同体系,健全家校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家、校共建共促,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二)积极设定并展开多样性的家校共育活动

学校应当积极展开多样性的家校共育活动,以此在家庭教育行动中注入心理健康知识。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可以让更多学生体会到价值感与归属感,促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学校教育环境中,并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性的进一步加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理想的教育环境。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第一,定期展开家长大讲堂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培训,促使其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良好家庭教育的展开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支持。第二,定期展开家长成长读书会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在阅读与分享中共同成长。第三,定期展开家长咨询开放日活动,解决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第四,定期展开亲子互动活动,深化家长与学生之前的交流,促使家长与学生达成共识[2]。

为更好实现家校共育,强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校合力,学校应当切实利用家长群、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联系,提醒家长关心关爱子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做到家校联合,共同呵护学生成长。另外,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来说,要在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可以尝试利用“亲子家庭作业”、家长公益讲座、读书沙龙等形式,帮助家长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进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和氛围。

(三)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解决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学校应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师或是行业专家进入校园,面向学生家长展开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宣传活动,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家长在家庭中展开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在面向家长展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期间,需要与家长们深入交流家校共育问题,以此让家长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亲子专题讲座,结合讲师自身成长经历,用触动内心的语述立志与成才的关系、责任与感恩的重要性。可以依托讲座增强教师了解孩子、帮助孩子、与孩子和谐相处的信心,进一步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教师对家庭教育、班级管理等问题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具专业性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

另外,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学校也可以积极开设线上系列家庭教育课程和心理邮箱,确保为家长提供实时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切实实现家校共育。

总结: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在当前加速展开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行动,实现家校共育,切实发挥出家庭教育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性与价值性,推动家庭教育升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芳.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探索——以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J].湖南教育(C版),2022,(03):27-29.

[2]马成海.刍论核心素养下对回族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21,(24):95-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