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教学策略

孙广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41期
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 721099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只有思政课教师明确政治认同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认同素养,同时深入进行教材研究,能精心设计政治认同教育教学活动,明了政治认同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分布情况,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在确保学校政治认同教育效果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将政治认同有效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把爱党爱国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策略去做尝试。

一、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政治认同素养,正确树立自身政治认同理念。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时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建构,所以提升教师政治认同理念及素养是保障政治认同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明确政治认同的内涵。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领会政治认同意义、内涵,正确理解自身政治认同是开展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前提,树立积极的政治认同情感,才能开展真正的政治认同教育。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突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人格要正”的标准,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正确政治认同素养的人讲政治认同。

第二,不断提升教师政治认同素养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最终落实,所以教师要厚植自身政治认同素养是重中之重。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注重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融入,融入案例数量多、范围广,这需要教师拥有较深厚的政治认同素养才能使用好教材,进而引导和培养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意识等方面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同时,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平时还要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相关热点问题,要将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升自身政治认同素养,并将其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相联系,尽最大可能开拓学生思路,以更好地提升政治认同教育效果。

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选择、设计、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逐步建立。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理念,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遵循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政治认同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也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加以领悟和理解。积极创设情境,按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结合具体情境做到“灌中有启”和“启中有灌”。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和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不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在灌启结合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三、教师要关注课文及栏目系统的功能,精心设计填补“留白”的政治认同教育教学活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注重文化的多样性,为使教材呈现的范例、话题、文字资料等方面尽可能照顾到区域差异,教材在编排政治认同教育内容时也充分利用了课文和栏目系统,设计了适当的留白,以开放的方式为不同的文化提供了表达空间,引导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儿童能够经由教材范例回到各自不同的现实生活中。这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关注到各系统设计意图,组织积极有效的政治认同教育教学活动。教材中各栏目较为注重留白的设计,旨在体现区域差异,增强教材对儿童生活的适应性,这需要教师准确把握留白主旨,精准填补留白,对于教师来说既是考验,更是提升政治认同教育效果的切入点。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带动学生思考、探索,为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如四年级下册中讲述我们当地的风俗时设置了留白“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人祝寿……”。这一课介绍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风俗,这里的留白设置能引发学生对于自身旧有经验的思考,加深新旧经验的结合,又为教师开展尊老爱幼传统文化留有契机,教师应借助教材中节日独特风俗这一内容拓展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意识,塑造学生多角度的政治认同情感。教师在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时,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培植政治认同素养。

四、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材研究,要明了政治认同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分布情况。

只有明了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分布情况,才能做到胸有全局。政治认同主要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各自内容及教材分布如下:

政治方向相关内容教材分布情况: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中国有了共产党”,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宪法是根本法”、“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有哪些”、“人民代表为人民”、“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等。价值取向相关内容教材分布情况: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等。家国情怀相关内容教材分布情况: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这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四通八达的交通”、“慧眼看交通”。四年级下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家乡的喜与忧”,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等。

只有培育好学生的政治认同,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2.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

3.路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孙广平,男,出生于1971年5月,籍贯为宝鸡,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