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回归生活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及解决策略

张彩玲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10期
德州市陵城区第五幼儿园 253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以及“五育并举”方针逐渐成为新时期教师设计、组织以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和方向。其中,幼儿园作为我国的启蒙教育,教师教学的质量、园方的办学理念以及课程的建设等是否科学有效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当前的发展状态以及后期的学习习惯、方式、思维等。而鉴于幼儿的认知、逻辑、理解以及判断等多方面能力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了有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探索大自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直接经验、社会阅历以及实际生活设计、组织以及开展活动,进而有效引发幼儿共鸣,促进幼儿自主、自发地参与并投入到活动中。故而,教育回归生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建设并实施其课程的重要理念,而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仍然存在诸多鲜明的问题急需教师做出有序的改善与优化。基于此,下文将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解决策略,旨在为后续教师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教育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优化策略

所谓幼儿教育回归生活是新时代背景以及教育环境之下,教师基于以往传统教育理念以所提出来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计与建设指导思想与理念,是教师结合当前社会与时代对于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做出的有序调整。当前诸多家长为了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一直秉持着“赢在起跑线上”、“熟能生巧”、“望子成龙”等诸多传统教育理念,故而将其教育的眼光与目的停留在“智育”层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智力、脑力、思维、逻辑、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却严重忽略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十分不利于幼儿的长期健康发展。而回归生活则是让幼儿处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真正萌发的、感性的、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去成长和发展。其课程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具体性、主体性特点,让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享受幼儿园时光。

一、浅析教育回归生活理念下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于生活化课程的理解不够准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为此,教师对于教育回归生活实施课程活动的理解是否科学有效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活动的最终效果与质量,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全面且深刻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进而从中挖掘并探索更多的实施课程的灵感和启发,并组织精彩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和学习。但事实上,当前诸多教师对于该理念的认识较为片面,诸多教师甚至存在“回归生活即是引导幼儿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思想与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但却严重局限了课程活动的价值与内涵,致使其活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幼儿教师开展生活化课程的模式较为单一

幼儿阶段,其学习与探索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变换和挑战其课程活动的内容、手段、模式以及方法,从而给与幼儿源源不断的刺激与引导,有效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全面推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然而事实上,当前诸多教师在建设以及开展生活化课程活动时,却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习惯性地将活动的方式、内容、准则等做出具体的规划与约束,随后组织幼儿开展模式单一的主题式教育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但却导致其活动较为枯燥和乏味,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尚未得以有效培养与发展,课程活动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无法给与幼儿长久且深远的帮助与引导。

(三)幼儿教师实施生活化课程的内容较为片面

课程内容是教师铺在幼儿探索与发现道路上的奠基石,奠基石是否全面、科学与合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高度与角度,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拓宽其课程的内容,进而稳步落实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多样且精彩地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标。然而事实上,当前诸多教师实施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却较为片面和单一,缺乏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以及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整合与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其课程的效果与质量。

二、探究教育回归生活理念视域下优化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从环境着手,全面营造生活化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展、探索以及学习的重要场所和环境,为此,在全面实施生活化课程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意识地营造更加生活化的氛围,从而给予幼儿无形地引导与启发。在传统理念之下,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几乎是由教师主导设计与建设,而幼儿则是在教师预设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这不仅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创建新园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倾听幼儿的声音,让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发掘其中蕴含的巨大教育价值。例如,幼儿园可以结合幼儿的直接经验,有意识地开阔的户外空间,让幼儿萌发了乘坐一辆属于自己的“观光小火车”的愿望。幼儿通过讨论、投票、绘画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造成小火车的活动,并通过互相帮助与通力合作自主设计行驶路线、停靠站点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施变得越来越丰富,还能潜移默化地推动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有效发展。

(二)从教师着手,有效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为此,幼儿园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幼儿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与水平,不断推动教师深刻且准确地理解生活化课程的目标与理念,进而组织并开展多样化、精彩化以及高效化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和探索。一方面,幼儿园需要给与教师丰富且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如邀请专家到园开展生活化课程优化讲座,组织相关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实施教研活动等,让教师在专家的引导下,在与教师的互相讨论下进一步明确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掌握更加科学有趣的活动手段与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化课程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贯彻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的复盘、审查以及分析,不断了解其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与方向性的调整。

(三)从幼儿着手,巧妙丰实趣味化课程内容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在设计以及实施课程活动时都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发展特点、需求、规律和水平,进而有意识地丰实其课程内容,给与幼儿全方面、多方位、各层次的引导与启发。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素材,在春天组织幼儿观察身边小树、小草的变化,观察昆虫的特点等;在中秋、春节、端午等节日时,引导幼儿结合其生活阅历,学做“月饼”、“粽子”、“元宵”或是“饺子”等。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丰富生活化课程活动的模式,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推动幼儿认知、理解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开展和实施课程活动时尚存在诸多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影响了课程活动的效果与质量,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做出科学有序的调整与优化,全面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霞.(2023).教育回归生活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及解决策略.当代教研论丛,9(3),4.

[2]王丽.(2011).让教育回归生活——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施策略.教育界:高等教育(6),1.

[3]王兰枝.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内蒙古师范大学).

[4]唐顺.(2014).浅谈幼儿园课程去生活化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俪人:教师(2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