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是党务活动中重要事务之一,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过程中存在毕业生党员对有关程序认识不足、党员档案难以管理及转接地标准化不一等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立足系统与要素、联系与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视角,具体分析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试图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员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效率,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制度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问题对策;哲学视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1]。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问题是理顺隶属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党建工作的完善,高校毕业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毕业生党员党务意识淡薄、就业形式多样化、转接程序复杂、转接标准化不一、高校指导不力等因素仍造成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存在“落不下,进不来”的现象。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试图寻找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解决对策,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性觉悟,进而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的质量。
一、优化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重要意义
1、推进从严治党,完善党务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调核心在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落实一系列从严治党重大部署,系统化推进党的建设,展现了我们党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与毅力。落实高校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是新时代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所有党员和党组织都管好。做到领域、过程、对象全覆盖,也就是说首先要在‘全面’上下功夫。继续拓展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各领域相互协同、各环节紧密衔接,彻底消除死角盲区,切实把所有党员和党组织都管好、管住。”[2]高校毕业生党员理顺党组织关系,落实档案转接工作,既有利于完善党员管理系统,又进一步推动从严治党进程,真正贯彻执行基层党组织管理政策,提升党务工作质量水平。
2、保持党员纯洁性,破除管理难题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目前,党员管理遵循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执行,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党员、高校、转接地三方作为系统的三个要素共同作用于党员材料转接过程中,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以致“口袋党员”、“流动党员”等现象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改善转接过程薄弱环节,贯彻执行转接制度,切实解决毕业生党员转接过程中存在的拖、松、疑等现实问题,真正提升党员的党务意识,提高党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毕业生党员对档案转接相关程序认识不足,自身党务意识淡薄
在从严治党背景下,全国党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升,但大部分党员毕业生入党时间较短,并没有接受党的长期教育,自身党务意识较为薄弱。此外,由于毕业时面临就业多元化形势,并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再加之对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培训并没有得到主观上的重视,很多毕业生党员不清楚转接流程、时间截点、转接材料等具体信息,甚至对转接地党组织名称都不甚清晰[3]。并且,介绍信的开具对省内外要求不一,毕业生党员对此不够了解,存在介绍信逾期甚至丢失等问题,对档案转接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总之,由于高校毕业生党员不清楚档案转接程序及产生后果,往往忽视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并在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情况。
2、党员档案转接难以管理,部分高校党务工作力量薄弱
高校的发展及党务系统的完善使每年都接收并转出大量的党员,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党员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党务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党员去处主要包含升学、就业、留学、待业进行考公考编四种情形,对此档案转接工作也展现多元性要求,立足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成为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主要交由辅导员进行管理,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繁杂且流动性大,在平时党务工作中难免存在疏漏,存在档案整理材料缺失、难以及时回答毕业生党员困惑的现象,并且部分党务工作者管理水平偏低、业务能力不够熟练,以致行政效率底下,对转接工作产生一定影响[4]。最后,高校对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总体较为重视,但主要聚焦于档案整理、信息收集、材料邮寄等方面,对前期教育培训、中期联系交流、后期追踪反馈方面存在一定薄弱层面。这都使党组织关系在转接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3、部分转接地党组织责任意识较弱,接收档案标准化不一
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由高校党组织负责,以介绍信为凭据,最终以转入接收地党组织而结束转接全过程。双方需相互配合才能促使转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现实操作中,部分接收地党组织对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耗时较长,效率较低,接收工作开展进程较慢。其次,由于各基层党组织在吸纳党员时,除必要入党材料,如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部分单位另制定详细标准并要求转入党员提供相应材料[5]。但毕业生党员存在需跨时空办理相应转接事务并补齐一系列材料的现实困境,在此过程中,亦部分面临难以找到负责人进行咨询、对接、办理的难题。转接、审核进程呈现较大复杂性,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接收标准。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进行对策分析
1、树立联系思维,加强毕业生党员转接流程教育
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是两个基层党组织工作交接的重要环节,要正确认识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联系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接收与转出工作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双方事务的顺利推进,是推动党务工作发展的体现,也是进一步促进党务工作制度化的表现。把握毕业生党员离校前机会,开展宣传教育,进而强化毕业生党员对档案转接流程的了解。
习近平曾提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6]。要系统规划党员毕业教育,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增强自身党务意识。一方面,通过开展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课等线上线下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系统阐述党员档案转接制度、流程、时间截点等重要信息,并阐明党章相关规定,使毕业生党员明晰延误转接工作、长时间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后果[7]。另一方面,制定党员转接责任书,并于指定时间内由毕业生党员进行签署,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档案转接工作的流程认识及重视程度。
2、树立辩证思维,优化管理机制
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过程呈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规律,在进行档案转接集体性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的同时,实行分类指导与管理,处理好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进一步优化党务管理机制,细化转接分工类别,从而提高档案转接工作效率。
首先,优化系统性党务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完善的转接流程,使党务工作者明确转接工作内容,并加强对其专业化培训力度,培养工作积极负责、党性修养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党员从事党务工作,进而提高档案负责人管理水平。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面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党员去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安排专人负责每一方向转接工作并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分析现实存在难题并提出灵活性解决方案予以解答。最后,健全档案转接问责制度并建立监督、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党务人员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实行“对口式负责、持续性联络”机制,不断提高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工作热情与活力[9].
3、树立创新发展思维,构建一体化大数据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总体呈现完整性、系统性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现实的困境。分析、解剖并逐步突破这些难题,要求树立创新发展思维,与时俱进,发挥大数据、新媒体等辅助功效,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党务工作的完善[10]。
首先,建立全国统一接收档案标准。由于每一基层党组织接收党员细则不一,转接时要求提供材料也不尽相同,转接标准规范不统一导致对接工作不顺畅。对此,要建立全国统一接收标准,明确档案转接需提供的详细材料,进一步提高档案审核效率与系统化管理水平。其次,完善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目前,由于党员数据库只做到省内联网,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部分跨省党员在进行党组织关系转接时仍需开具纸质介绍信并办理相关转接事务。加快全国党员信息联网步伐,对党员档案进行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实现数字化、网格化转型,进一步简化党务工作流程,提高转接效率。最后,构建全国党员档案查询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与毕业生党员沟通优势同时,搭建全国党员档案进展查询网址、小程序等平台,并委以专人负责每一阶段事务,使毕业生党员能够了解转接进展、明确咨询人员,进一步缓解信息不对称态势,完善双向互动机制,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进而推动转接工作的完成。
4、树立系统要素思维,构建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模式
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是党务工作重要环节之一,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日渐形成较为复杂的有机系统[11]。毕业生党员、高校、接收地作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每一主体的活动都影响着党务工作的开展。
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曾说过:“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智慧、协调和控制。”[12]在有机系统中,要素的结合是构成系统的前提,而系统的建立是具体要素发挥功效的保障。在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构成中,要构建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模式,使毕业生党员、高校、接收地三方积极参与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首先,党员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将转接工作放在首位,实现由“要我转”到“我要转”的思想转变。其次,高校加强教育宣传,增强专业化能力,制定完善的转接流程,统筹推进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最后,接收地党务工作者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对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转接工作的完成。
总结:
面对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转接工作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解决对策。以联系、辩证、创新发展、系统要素角度提升转接工作效率,加强高校、党员、转接地衔接能力,增强党组织制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网.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9-17)[2022-10-27].http://www.12371.cn/2018/09/17/ARTI1537150840597467.shtml?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2]央视网.热点一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EB/OL].(2022-10-24)[2022-10-27].https://news.cctv.com/2022/10/24/ARTIfc9EFi9dhiaO8Tx8zHjy221024.shtml
[3]方华军.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5):25-28.
[4]王瑞.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9):182-183.
[5]陈宏惠,卓可宗.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6):67-68.
[6]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J].共产党员,2008(15):5.
[7]陈宇.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问题及对策分析[J].知识文库,2019(19):237+218.
[8]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2011.
[9]王春丽,王英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J].北京教育(德育),2021(05):10-13+23.
[10]卢建,王志跃.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9(06):20-22+29.
[11]刘立明.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哲学维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4):151-153.
[12]法约尔.H.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姓名:万潇,出生:1999.3.30,民族:汉族,性别:女,籍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学历: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读学校: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