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艺术探究
摘要:《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为纪念其与前妻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作的宋词。本篇文章将从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歌词含义,并通过我本人在演唱当中的实践经验来探讨这首歌的音乐艺术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钗头凤》、艺术歌曲、演唱心得
一、《钗头凤》的创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词人,也是南宋八大家之一。《钗头凤·红酥手》描绘了他与唐琬之间悲伤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后也十分恩爱。然而,由于秦桧等投降派的压迫和无休止的阻挠,陆游在抗金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令他的前程黯淡无光。陆母误认为是儿子将心思倾注于感情,而成亲又已三年之久也无有身孕,遂以无后为由,强行拆散二人。陆游无可奈何,只得把唐琬送回唐家。此去经年,二人各自成家,某日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散心时,陆游与唐琬及其丈夫相遇,寒暄过后,思绪万千,带着对唐琬的思念和愧疚于城墙之上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钗头凤·红酥手》
二、《钗头凤》的词曲分析和审美特征
1、歌词含义
《钗头凤》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词,词分为上下两阙。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开篇三句描绘了唐氏纤细的手臂,捧着盛满黄縢酒的杯子,一眼望去,浮现的都是前妻年轻时的模样和二人把酒言欢的场景。但这满园生机盎然的勃勃春景,却依旧掩盖不住我心中的忧伤惆怅,就好像被宫墙隔开的两棵柳树,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每每想到这里,词中的(红)手,(黄)酒,(绿)树,也顿时黯然失色,与作者当前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东风恶,欢情薄,为全文关键所在,古诗词中东风代表春天、温暖之意,在这里却暗喻母亲狠心拆散自己的感情。紧接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情绪在这一句达到第一个顶点,真的错了吗?错在哪里?到底是谁的错?无奈现实已成定局,只得接受叫罢。
词的下阙直抒相思之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点明此番重逢的景象,还是和煦的春天,还是熟悉的地方,却早已物是人非。看着唐氏消瘦憔悴的模样,可知这几年的离别相思,给她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和折磨。桃花落,闲池阁。相互呼应,描写唐氏像桃花一般逐渐凋零,而作者的心情也如同闲池阁一样凄寂落寞。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里迎来全文的第二个顶点,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能表达出作者现在内心极大的痛苦、自责和无奈。几年来压抑已久的情绪在此刻看到唐氏之后全面爆发,百感交集犹如万箭穿心,千言万语却也无从说起,所有的怨恨和不甘最后只得化成三个字:莫、莫、莫。罢了?罢了,罢了!全文也在极其沉痛的叹息声中结束。
2、审美特征
一首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仅是要求旋律好听、悦耳,更重要的是曲调与歌词内容高度结合统一,表达、抒发原词作者的情感和心意。《钗头凤》完美的表达了词中作者迫不得已的无奈和难以言表的悲伤。曲式结构简洁明了,为标准的一段式结构,歌词上下句押韵,全曲共41小节,一气呵成。
一首好的作品,前奏至关重要,就像是舞台的开场白。全曲共41小节,前奏就占了11小节,预示着歌曲的核心思想。一开始便用整体下行的音阶走向奠定了整首曲子忧郁悲伤的基调,连续的三连音下行模进也刻画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酸楚。
歌曲主体部分是以非常舒缓的音符加以布局的,整个节奏形态非常工整,歌曲的音域并不宽,仅有一个八度多,由此可见周易老师在创作时并不是想用呐喊爆发的方式来抒发情感,而是让情绪如潮水浪花一般,无休止的一波接一波,最后冲破被压抑已久的苦闷。
歌曲上阕的结尾,连续出现的三个错字,全部落在低声区,并且每一个错字之后都紧随一个八分休止符,在语气上非常的肯定。下阙的结尾“莫!莫!莫!”曲作者出其不意的提高了一个八度,巧妙贴切的诠释了陆游的心境,在欲言又止和无奈中结束全曲。
三、演唱处理和情感把握
舞台演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需要演唱者在台下琢磨和学习,为了完美地演绎一首作品,演唱者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能够与作者共同感受到他们的人生遭遇。此外还需要了解词中的平仄关系,用朗读的方法结合联想去体会词中每一句蕴含的深意,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贴切的把握作品,表达情感。
1、通过前文对于《钗头凤》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婉约忧郁、含蓄深沉的古诗词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将声音控制在自身嗓音的70%左右,表现出略带叙事的状态娓娓道来即可。例如:第一句“红酥手”,在演唱时不能过于强烈,应当稍弱一些,随着音值将声音慢慢放出来。接着“滕”、“墙”等字运用了连续的七连音,这对气息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需要演唱者有强大的气息支持,在保证气息积极、稳定的同时还要注意身体松弛的状态,才能让声音更有吸引力。此外,歌曲中多次出现六度下行的大跳,如“手”、“恶”、“旧”等字,在演唱时随着音高下降容易位置偏低,声音不统一,所以在歌唱中应当注意保持同样的状态,做到音色统一。
2、“几年离索”和“锦书难托”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整首歌曲情感的爆发点,在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层次变化,要像一波接一波的潮水一样,在"离"、"难"时,将内心的无奈和悔恨爆发出来。“离”的韵母是闭口音i,也是全曲的最高音,在演唱时容易挤、压喉部,所以同样需要充足的气息支持,保持喉部放松的状态,在句首吸气时可以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放松喉咙。此外,六连音、七连音每个音符都应当清晰的表达出来,学唱时可以循序渐进,由慢到快,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时值不足或错音等问题。
3、结尾处是全文情绪最复杂的地方,也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练习中容易忽视的地方。三字叠词需要用不同的情绪和语气演唱,错错错三个字全部落在低声区和重音位置,根据每个人对于歌曲不同的理解和风格把握,我们可以做出不同顺序的强弱比对,但都需要着重休止处理,才能体现出作者如鲠在喉一字一叹的状态。“莫莫莫”巧妙的高八度处理是全曲的点睛之笔,与上阕中得到肯定答复的错错错遥相呼应,表达作者正处于一种恍然若梦的状态,欲言又止,唐琬的模样犹如水中倒影,想去伸手触碰却随即破散,只得不了了之。
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演唱时,不能仅局限于歌曲的谱面知识和演唱技巧,应当结合词曲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精确把握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思想,这样在舞台的二度创作中才能形成自己的演唱表演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钗头凤》的探究分析,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提升音乐素养,在日后的学习生活、演唱实践中,更好的诠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参考文献:
[1]谢国兵.探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21(14)
[2]秦丹.歌曲《钗头凤》解析——周易与陆游之于文曲神交[J].音乐创作,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