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究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优秀人才资源储备量出现供给需求不平衡的问题,而职业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人才质量高速提升的关键点。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城乡融合等方面的大力建设和开发,才能够真正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赋能。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究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旨在帮助贵州职业院校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个乡村地区都在着手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并积极引进专业、优秀、高素质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而以贵州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动态发展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强化经济发展目标,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贵州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多个角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贵州职业院校学生的乡土情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贵州地区乡村振兴的优势和作用。
1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机遇
1.1乡村振兴下产教融合的加强
现阶段,贵州省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乡镇地区基础设施更新、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建立、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革成效。尤其是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大多数贵州省的贫困乡村地区进行取长补短的方法,使乡村风貌得到全新的变化,乡村经济建设得以高速发展。但是,总体来看要想真正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在乡村生产方面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还要立足于贵州不同乡村地区生态资源,合理开发相关的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引进新兴旅游行业企业进行投资,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全方位融合。而在这其中,不可缺少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助力。因此,贵州职业教育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协同发展。
1.2乡村振兴下人才培养的创新
贵州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要进行相对应的变化。针对于当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更多的人才培养机遇和挑战。既有利于贵州职业院校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理论教学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效果,切实满足就业市场的人才资源需求,带动校企协作人才培养的进一步优化和更新。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教学标准,要求其能够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革命的人才资源供给需求,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贵州职业教育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力度,收集和整合可利用的乡村振兴人才的教学元素,为打造混合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2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2.1优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群建设布局
贵州职业教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视角下,将人才培养工作以产业群和专业群作为重点参考,积极收集和整合贵州省不同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按部就班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和调整,共同构建系统、科学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纲领和计划。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教学指导纲要,加强产业群和专业群的建设力度。比如,职业院校要同贵州省内的乡村重点发展产业和支柱产业负责人定期沟通。邀请负责人来到学校亲身感受特色专业的教学优势和特点,打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产业群和专业群结构,持续推进“四化”建设的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格局,从而使各个贵州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能够更具教育内涵和价值。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分析当下贵州省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预测前景,并颁布相关的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建议收集表。通过应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法,助力贵州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为贵州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职业人才。
2.2建立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培养班
贵州省职业教育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发展,打破原有乡村振兴人才资源限制的阻碍和瓶颈,就要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组织进行合作,打造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培养班子。引导优秀的青年骨干积极投入到返乡创业和服务农村的队伍中来,自主向基层党组织靠拢,致力于成为优秀乡村振兴人才储备队伍中的一员,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奉献自身作为职业人才的积极力量。职业院校可以深入到贵州省不同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同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协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业院校的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中来,亲身实践现代化的乡村产业项目开发,与贵州省乡村地区的农民共同进步。树立积极、正确的乡村振兴理念,激发学生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在贵州职业院校的校园中,创设浓郁氛围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的开发力度,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乡村振兴人才,为全面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职业教育人才。贵州职业院校更要着眼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变化和情况,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力度。重点要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多元化人才,比如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等方面,才能够促进贵州省乡村地区在其教育、文化、治理、生态、医疗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塑造在贵州省内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
参考文献:
[1]郭广军,李昱,刘亚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推进策略[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01):7-14.
[2]金晶,吴拥军.“产教融合”背景下“三农”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基于贵州大学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1):263-265.
[3]陈维,孙飞.开放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以贵州开放大学为例[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2,30(04):12-17.
[4]罗君灵.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4):64-65.
课题来源: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动态耦合过程研究。
作者简介:姓名:郭思妤(1984.11–),女,汉族,籍贯:山东,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