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张进年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20期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727031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同时也对其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职业院校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那么就应当加强在电气自动化教学上的投入,以便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实践力度、贯彻实用性和灵活性原则,有效提升自身电气自动化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人才,这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而言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

电气自动化技术类课程是电气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多。但是学时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忙于向学生教授知识,与学生互动交流少。例如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该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理解和掌握大量的工程实例。课程本身难度大,加之课时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基础欠缺的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当前高校教学采取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降低了电气类课程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3、现代化教学理念仍不够深入,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办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教学现代化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在高校仍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其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仍不够深入,具体原因主要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势必要制作现代化的课件以及具备相关技能,目前部分教师忙于科研或是不具备相关技能,这势必会影响现代化教学的实施。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1、共建校企协同资源

对高职来说,要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掌握课程和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课外的有关知识。例如,在学习电工技能证书的时候,需要了解电工、电路等控制程序,了解特定的电工设备、电路设备的形状、特点,以及常见的维修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然而,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涵盖,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为使同学们开阔眼界,对电工、电气自动化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学校可以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合作,对一些书籍中没有提到,但在公司生产中较为常用的设备、元器、元件、工艺流程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建立一个电气自动化专业资料库。如果有什么问题,只需要在数据库中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在搜索页中,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到所有的信息,非常方便。例如,在学生报考有关资质证书时,还需查询有关“数控机床电机及控制系统的检测”的信息,登录后,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在对机床电动机进行检修前,可采用“问看听摸”四步法,对电动机出现的故障和出现的不正常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问是指操作员询问在线路和设备故障前后的情况,这些问题是否频繁,并且有没有显著的现象。所谓“看”,就是在故障之后,线路和装置有没有表面上的显著改变,例如:烧黑,熔断,跳闸等等。而听,就是在不破坏机器的情况下,可以试着给机器上电,然后再去听马达和继电器的声音,看看有没有问题。而摸就是在断电之后,用手去触摸一下,看有没有什么过热的情况。

2、引入模块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理念中的一种,就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未来的工作岗位,然后按照工作岗位来选择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的设定上,应遵循“易于理解,易于推广,易于实施”的原则。

目前,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的现象,因此,在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时,可以独立地设立一个公共基础模块,该模块中可以包含一些比较基本的科目。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高数》等与电力自动化有关的基础课,开设这些基础课,旨在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理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他们在电力自动化的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基础课。如《工程制图》、《电气测量》、《电机原理与维修》、《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一批比较基本的专业。本模块旨在使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首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关于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技术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模块作为专业基础模块的进阶模块,必须在学生成功地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才可以进行该模块的学习。其中,《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PLC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变频技术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看到,在教学内容上,比一般的教学内容复杂得多。由此可以看出,在设置模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让每个模块中的内容都是逐步递增的,也唯有如此,才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太大的困难,也不会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沮丧。

3、组织技能项目竞赛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中,将技能竞赛的概念引入其中,构建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的实训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实习变成积极的参与,重视构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的机制,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都融入到了项目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团队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能力需求为基础,将关于电力拖动的知识,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在技能大赛中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参与到产品设计、制作和验收的整个流程中来。比如:我们收到了一套自动往返上下料流水线的任务,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其进行了设计,并完成了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最后提交数据,最后完成客户验收(扩展:用 PLC程序结合触摸屏是如何实现)。把这个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作业当作实习课题,并指定给同学。在这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小组内、小组间的竞争模型,老师在这个工程中只是起指导作用和旁观者的作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运用实践素材,从零到整的方法来制作这个工程,而不仅仅是在试验台已经搭建好的试验台上进行接线的实践。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验收过程被分成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功能演示,一个是 PPT报告,这两个环节可以训练同学们的组织、合作、交流的技巧,让他们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落后,观念守旧,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专业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就变得尤为迫切。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们要与目前高职学校所面对的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困难相联系,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油飞.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新一代,2020,25(24):63.

[2]唐红雨,黄海峰,仲志燕,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0,33(4):89-9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