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初中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李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20期
延安市实验中学 716099

摘要:延安精神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带有中国特点的文化,它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爱国、集体主义和国家意识,使其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充分发挥初中思政教育课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政;延安精神;教育与思考

一、延安精神的概述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在这个时期我们党的革命事业由失败转向了不断的胜利。延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并最终在七大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期间,我党积极拥护抗日统一战线,竭尽所能,把所有能够集中起来的抗日势力都集中起来,打了一场艰苦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各国取得了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延安,我们党高举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旗,掀翻了“三座大山”,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创建了新中国,并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相较于延安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时代与任务也随之变化,延安精神有没有落伍?许多人都在感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梦》中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一个民族要走好自己的改革和发展之路,离不开精神的支持,否则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延安精神对于我们党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坚定我们对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有益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它对于我国的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进步与发展、达到共同繁荣所持的一种坚定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延安精神。

二、提升将延安精神融于教材与教学的自觉性

1.强化教师的革命文化素质意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老师进行革命文化的宣传和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使他们首先受到革命的精神和情感的影响,真正地认同革命的文化和价值观,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传播到青少年身上。要对初中思政教育教育的教师进行经常性的职业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革命文化资源的认识;通过学习强国APP等新型媒介,通过不断更新的大量信息,提高教师对国情和党史的认识;利用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的革命节日,引导老师到革命遗址、文化基地参观,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组织和鼓励老师参加“红歌会”,以提升教师的革命文化素质。初中思政教育课的老师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对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理解,并积极地把革命文化融入到初中德育、法制课程教学之中,用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染青少年。

2.延安精神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1)情景式教学。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使自己能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环境;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满怀热情,以高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有对课堂的宏观控制和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反应对情景进行控制和调节。

(2)讨论教学法。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首先,要安排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背景进行搜集和研究,然后制定具体的任务目标、讨论规则、分工和时限,这样,同学们才能更好地讨论和讨论。注意: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较高的内涵和价值,使学生在讨论时“越辩越明”,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3)参观教学法。所谓“参观”,就是要组织学生到有教育作用的地方去,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们去红色革命基地,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辉煌和文化,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激发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自觉性

1.提高课堂的参与性

(1)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要明确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明白,积极思考是课堂上要做的事情。比如,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导学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对教科书的阅读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进行沟通,最终老师给出评价和分析。以「导学案」来说明参与的需求,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但要注意所提的要求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相一致,同时要适度抬高而不超过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参与的意义和乐趣。比如,老师可以在网上发布一些典型人物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设置小故事、留言板等功能。

(2)营造良好的参与气氛。教师在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等工作繁重、学生众多的情况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地去认识每一个学生;当然,在另一方面,老师也需要主动地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师生双方通过互相了解,建立起一种友好的师生关系,即“爱屋及乌”,进而辐射整个教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2.知识型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德育讲座、组织辩论会、演讲比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通过实施知识型德育,可以使初中学生获得较好的教育,进而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因此,在初中阶段,必须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知识道德建设,使广大初中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初中可以每年从校外聘请专家来学校做思想品德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道德辩论比赛。通过参加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道德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评价主体多元化。目前,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评价主体单一,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师评价学生时,这种“上-下”的评价方式比较封闭,过于强调权威,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被动地接受评估的目标。因而,这样的评估很难确保其精确性、客观性,违背了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政教育课堂中进行延安精神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革命传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也能赋予革命文化新的活力,在当今时代继续发挥其育人价值。初中思政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延安精神”日常化;丰富的班级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通过积极的课外实践,以丰富学生的认识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化教学质量,弘扬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朱乘镇.浅谈红色革命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课程的实践方法[J].空中美语,2021(3):74.

[2]王荣.情境德育:思政教育的应然样态[J].初中生世界,2020(44):11-1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