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习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而中年级习作是学生迈入习作殿堂的转折点。本文简析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习作教学意义,并就如何改善中年级习作教学效果作了深入地剖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习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而中年级习作是学生迈入习作殿堂的转折点。因此,中年级习作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合适的写作内容,掌握基本的书面语构建要素,培养初步的书面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习作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四大基本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传统上的语文教师大多比较重视“阅读课”的研讨,对“习作教学”研究甚少。而“写的能力”恰恰是最高级的语文能力。它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传统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不适应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老师积极转变自身习作教学观念,把核心素养融入到习作教学中,推动习作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中年级是小学生从“写话”迈向“习作”的重要转折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板块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笔者教授中年级习作教学,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小学生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就必须加强对他们对日常生活的了解,把习作的内容和其生活密切结合,使作文更加接近他们的认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写日记,起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第一堂课笔者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吗?语文老师比其他老师都幸福,因为每天读日记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日记是一扇窗,让老师看到了你们这个年纪的所思所想,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中国有个著名的语文老师叫李镇西,在学生的结婚典礼上,他送给新郎一个二十年前的日记本。那个新郎说,这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要一辈子珍藏。你们知道吗?时间过得很快,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个礼拜你就记不起来了,一个月就全忘了。当你长大后,结了婚,成为爸爸妈妈,回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你几乎想不起来几件事。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但是,我们没有手机,不能每时每刻把它录下来,那怎么办呢?用笔写下来。写什么呢?就写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家人,写你自己。他们是你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和你一起长大。若干年后,和小学老师、小学同学聚会,看看日记本,你还能找到童年的快乐。所以啊,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想把你们的点点滴滴保存下来,作为小学毕业时送给大家的礼物。一本成书大概二十万字,每个人写一点,用不了多久,咱么就可以出书啦!”说到这里,孩子们特别兴奋,眼睛冒着光,流露出对神秘的日记集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憧憬,把日记当作一个美丽的目标,驱使着全班共同实现。
在实施过程中,布置了日记作业,教师就要做到及时反馈。在班级里多多点评学生的“金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巩固写日记的兴趣。
(二)与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习作材料
第一,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将课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相结合,指导他们对课文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理解,并组织其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和感悟,以此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昆虫备忘录》一课,笔者巧妙地引导学生借用课文,仿写观察日记。作者在叙述中不但写出了观察所得,还穿插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个个问句就是思考的痕迹。用这种方法,学生当堂就写出了一篇篇观察日记。例如:
3月18日星期四小雨
游戏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蚂蚁洞,洞口有很多小蚂蚁在玩耍。
我想蚂蚁那么小,怎么能挖这么深的洞呢?蚂蚁怎么用触须讲话呢?是像电报一样叮叮叮的响,还是发出超声波呢?如果蚂蚁有人类那么大,是不是个个都是举重的大力士?它们有着高超的造房子本领,是不是能够称得上一流的建造师?蚂蚁如果跟人类一般大,是与人类共同相处,还是与人类为敌呢?
我也不清楚,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知道。
第二,老师要加强学生们的优词佳句的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避免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中提出“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摘抄本,用来摘抄优美的词句,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加强课外阅读,增强知识积累,扩大其视野。利用好“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上好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推荐书目是《伊索寓言》。笔者组织学生体会《伊索寓言》短小精悍,运用拟人、对比手法讲道理的特点,学生创编出《黄鹂鸟与麻雀》等精彩的寓言故事。阅读与习作结合,丰富了习作内容,提高了习作思维。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这一理念为引导,积极开展习作教学工作,通过联系生活、融合阅读教学,整合单元主题开展一系列联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习作练习中,从而提升自身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珍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探索[J].吉林教育,2017(21):40-41.
本论文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十四五”第一批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编号:hgq145202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