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异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摘要:在不同时期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都有不同的意义,为了挖掘它的内在价值,分析异化理论的解决路径,本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通过当代中国存在的主要异化现象,得出异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启示。通过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解决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lienatio,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目前在哲学意义上学界公认的含义为“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1]。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可以说批判、扬弃对人的异化以及解放人类是马克思此生最大的追求。他认为,认识生活在现实中的,那么就一定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中,所以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不仅仅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动。因此人的异化的根源必然要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产品作为人类对象化的结果,它凝结着人类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人类的劳动产品不仅能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本质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生的物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2、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和他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在专业化和熟练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在社会强制性分工的影响下,大多数工人可能一辈子都会被束缚在特定的行业、岗位上,成为这一行业的熟练工,甚至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劳动产品,这个劳动过程本应是富有成就感的、愉悦的,可正是由于资本家追逐利润,把人当作机器的一部分,在这种状况下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出现了严重的异化,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不是自由的,是受到资产阶级监管和压迫的。劳动过程的异化突出的体现为:“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2];
3、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类的这种类本质是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实践活动体现的。对于对象世界的范围来说,人的这个范围要比动物的宽广的多。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在人与对象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更注重的是生产性的生活,但是在异化劳动中,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劳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人类的生产性生活;
4、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人一旦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活动和类本质都变成了异化的、对立的,那么,这些东西就一定是另一个“他人”的。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人”指的是有产阶级,指的是资本主义阶级。在私有制社会中,一切人都是与真正的“人”相异化,其本源就是私有制度。因此,我们一定要批判并推翻私有制度。当一个人处于与自己对立时,他也与他人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不属于他们的。劳动者不能控制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反,是劳动产品支配劳动者,即劳动异化。说白了,就是人被物所控制。
从《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研究逐渐趋于成熟,从开始的通过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双重逻辑来研究异化问题到后来发现了是因为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异化,因此想要扬弃异化,就要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后来马克思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他发现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正是异化的主要原因,资本会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的劳动,使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呈现出分离的状态,所以只有扬弃资本才能扬弃异化。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与异化理论的生成、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当前中国存在的主要异化现象
当前我国已经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是消除了异化产生的根源。但由于我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没能到达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社会分工的程度,因此,人们还不能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的选择职业,劳动还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以我国存在的部分异化现象可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从当代的一些西马学者所持观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已渗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马尔库塞认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人被社会驯化、操纵,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独立性,也失去了对当代社会的内在的鉴别、批判、否定和反抗的能力,有的只是对现存秩序的无意识的认同和肯定。这种沉溺于虚假的需要和虚假的幸福之中而不再设想另一种社会和生活方式的人。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异化论指出由于人类社会对技术理性的崇拜和追求,使得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异化。
我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异化现象表现在: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和文化异化。
(一)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仅没有积极肯定人的力量和实践,还反过来影响和压抑了人类的力量。例如,高科技武器不仅给国家安全带来保障,也给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为网络诈骗带来了便利;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能导致人们沉迷于享乐和消费,这种现象可以被视为技术异化。因此,每一项新科技的应用都有可能在提供美好生活的同时成为束缚和否定人类自身存在的因素。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从信息乱象、虚拟犯罪、隐私保护等方面,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不仅如此,大数据同样存在着阻碍人类发展的隐患。所以到底是我们控制和规定大数据,还是大数据监控着我们?
(二)消费异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主客关系颠倒现象,作为主体的消费者最终受商品所控制,消费的功能被异化了,即消费异化。“异化消费导致人的价值取向错位、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加剧、引发生态危机”[3]。其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过度性消费、非理性消费。
消费者进行炫耀性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其发展的需要,更多是为了通过对这类商品的占有,达到彰显自己财富和地位的效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往往使人们忘了自己消费的真正目的,也使人们在这个追逐奢侈品消费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过渡性消费不管是对人们的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造成了不小的消费负担。我国的过度消费主要体现在子女教育、子女结婚、消费应酬等方面。而我国公民的过度消费行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浪费了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非理性消费主要体现在随大流、盲目跟风。这类人更多的是以他人的消费标准为准,比如追星族等,他们认为近距离接触一些自认为完美的明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于是就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追星上。现在的90后00后有很多都是追星族,这对他们的学业、工作、择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外,非理性消费在流行服饰领域以及电子领域尤为突出。这类消费品能够满足这类消费者的虚荣心和好奇心,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体验。一旦这个品牌出了新品,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都要购买,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出现了部分这种非理性消费现象,信用卡透支、校园借贷成风,这不仅影响他们学业,而且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文化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商业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很多人也接受了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在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动摇,甚至心理也开始扭曲、精神出现疾病。比如有些人把能赚取到很多的金钱作为自己乃至下一代的最高目标;有些人则是把当大官作为体现价值的尺度;还有的人在面对现实的挫折困难面前,去相信算命、风水等封建迷信。这种追名逐利导致的道德领域的异化,会使社会秩序出现失序的情况,也体现出道德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
在中国,文化传播媒介本应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但文化传媒的掌握者往往更多是关注点击率和收视率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收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负面影响。
在传播内容上具有“三俗”特点。一些作品为了获得收视率,出现了一味追求俗、黄、擦边等文化垃圾,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性。一旦某种类型的影视剧或综艺节目爆火,那么类似的剧和节目就会批量生产出来,他们也不管这个作品所包含的价值观和理念,所以当出现很多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内容上千篇一律的节目也就见怪不怪了。这也会导致人的思维固化,作品没有新颖性,对创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是有弊无利的。
三、遏制异化的路径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异化现象——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和文化异化,首先,我们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行为监管与合理利用技术;其次,要坚持适度消费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有序发展;最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合理利用技术
技术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工具,它应该是为人类所服务的,为人类谋求更大的福利应该是技术该做的事情。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对技术的使用是基于什么价值观和目标,直接影响了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只有当我们能够正确地将技术用于自己并为自身服务时,才能有效地解决异化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并正确处理好自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技术与人类全面发展之间就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二)坚持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它要求追求中道,避免“过”犹“不及”,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超前消费,也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要秉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消费的观念,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消费者还应该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合理消费是统一的。主张节约,也不是压抑消费,合理消费也不等于大肆浪费。
(三)坚定文化自信
鉴于当前异化文化对我国公民的影响,一些公民的文化主体性逐渐减弱,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文化的欣赏、辨别和批判能力,沉浸在感官享受中无法自拔。因此,加强我国公民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措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增强公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通过培养公民审美情趣和鉴赏力,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并提升其文化主体性能力。只有持续增强公民的文化主体性才能有效预防我国出现文化异化现象。
四、马克思异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也体现了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传统的彻底否定资本的模式,而资本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要致力于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的后果,不是遭到失败,就是成为他人的附庸。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走自己的适合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恢弘气象,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得到极大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至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读书.2000(7),153.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3]罗莹,穆艳杰.从异化消费到生态消费[J].北方论丛,2014,(04):133-136.
作者简介:
姓名:邹乐红,出生年月日:1997年11月1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省抚州市,学历:硕士在读,职称:无,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