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保护的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数据的高速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各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在变革我们的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悄然侵蚀着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安全边界。个人数据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价值被各类机构和个人广泛发掘和开采。而大学生作为广泛参与网络媒体和社会活动的群体,其个人信息和隐私遭到了利益集团的任意处理与泄露,给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走中国特色治网之路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习近平主席也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同时《网络安全法》在2017年6月1日的正式实施,这些都标志着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1]
1文献综述
秦尘于2012年发表《大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一文,从互联网提供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原则;田尧和王丽萍于2008年发表《论网络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一文,归纳了当下的行业自律保护及个人隐私等三种基本模式,着重强调了网络隐私的有效办法是加强行业自律,并指出政府的监管是重中之重,急需从有关规制、行业自律立法、行业自身监督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行业自律保护网络隐私权。汪海霞在2019年发布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养成》指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养成,必须从安全心理、安全观念、安全思想等方面抓起。
2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它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时效性高的特点。
1)“大数据”的环境加剧了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发生。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网络变得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形成了手机不离身的习惯。网上聊天、购物、游戏等等,几乎充斥每个大学生的日常安排,而每一次网络的连接,都意味着我们被暴露于“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化和碎片化,使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悄然泄露。[3]
2)不法分子利用个人隐私信息对大学生进行欺诈。在大数据环境中,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网络社交账号,为了便于记忆,大学生常会使用手机号码、qq账号等信息去完成认证服务,而由于数据的关联性强,账户被盗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很多人对于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动态并不防备,这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数据信息传播本身的动态性和交互性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数据的来源范围变广、渠道变宽,海量企业的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信息和各种行为活动记录都被实时存储和处理,由于信息传播本身的动态性和交互性,使得个人信息在网络搜索后能被轻易捕捉,同时很多敏感性数据也可能被泄露,加大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
2)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认识不足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个人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信息在不经意间被泄露的状况。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对什么是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怎样降低信息泄露的损失缺乏直观的了解,也暴露了学校缺乏对大学生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的教育。
3)法律不健全和缺乏有效贯彻落实
虽然国家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4]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暴露了过去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没有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同时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监管,使法律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致使信息隐患问题的加剧。
4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
1)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监督工作
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信息的交流碰撞要求政府的立法监督步调与时代发展潮流保持一致,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安全法律上的缺失,但还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缺少严格意义上针对大学生或者个别特殊群体信息安全的法律。
2)加强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不仅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强化自律,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也需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这就要求学校担负起普及互联网安全隐患知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责任。
5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都成为利益相关者获取利润的资源,大学生作为网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不仅要求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同时政府机构和企业也要担负起相关责任。国家在走中国特色治网之路之时,更要切实关注和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逐步实现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玲.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J].兰台世界,2017(2).
[2]胡琴.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6.
[3]王会霞,尹世君.移动互联环境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查与分析——以大学生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4).
[4]张茂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新威胁及其保护[J].研究与讨论,2015(7).
本项目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S202311047027。
作者简介:
尹博文,男,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李文涵,男,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杨文文,女,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