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体测工作的思政教育策略探析

于洋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22期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文章研究“三全育人”背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目前的主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工作者”等方面探索大学生体测工作的思政教育策略;在经费、课程、社团等方面构建大学生体测工作保障机制,从而解决当前学校“体测合格率完全过关、体测优秀率偏低”的问题,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研究。

关键词:三全育人;体质测试;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始终,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他高度重视青年体育工作,要求青年学生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方面要协调发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做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大学生体测是检验“健康第一”的基本路径,是体育强国实现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体育育人目标的实现相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思政教育路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主旨显得尤为关键。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定义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主要有基础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机能指标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以及速度素质指标立定跳远和50米跑以及耐力跑步类(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等运动能力指标。体质健康测试是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一次全面解读,重点监测以上指标方面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身体成分和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基本状况进行反映,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向息息相关,对学生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起到了引领作用,并实现学校体育育人的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要在25%以上;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要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但据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学生达不到每周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的标准。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优秀率为1.45%,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仍然呈现下滑现象,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二、大学生体测工作存在的主要现状

通过对近三年某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和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量逐渐降低相关,且呈现正相关趋势,其中耐力因素一直是困扰体测整体水平的重要因子。同时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愈近淡薄,思想上倦怠,参与体育重视体育不足,更多沉迷于手机、游戏、恋爱等不需要付出汗水的活动,认为体测成绩的好坏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缺乏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此外,还存在学校领导意识层面对体质健康测试实现的目标不够突出,多数体现在短期集训合格率达标即可,存在重成绩、轻干预的情况,失去了测试的主要意义在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育人功能;也存在配套设施不到位、执行过程走马观花不严谨、缺乏有效监管等,导致体质测试未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体测工作的思政教育策略

1.开展‘体魄与人格并重’的育人思想宣传,激发学生责任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监测意义的充分宣传教育,并不仅限于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都应当充分意识到,体魄与人格并重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甚至通过公众号、微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升学生加强体质健康管理的主观意识和能力等,从而使学生的体魄得以锤炼,体育精神得以提升。同时在体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紧扣育人工作的整体目标,将会促进学生参与体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与局部体育育人相辅相成。

2.组建体育教师“发展共同体”。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育人的主体,在体测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和专业行动力,必须具备强烈的思政育人意识。学校的师资管理部门可以组织的教师内省活动、专业培训等,加强与思政教师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伙伴自助关系,转变体育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仅限于基础的体育考试成绩,还在于要提高体育教师在体质测试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做好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促进教师更多地走近学生;可以采用有氧操等拓展训练方式缓解学生面对体测带来的焦虑情绪等;采用在线互动等平等互助的信息沟通有效方式提升育人效果等。

3.发挥学校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体质测试工作是检测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手段,学校领导的重视体育工作,身体力行参加体育运动,深入师生,将会影响更多教职工全员参与体育育人工作,必将促进体测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领导的参与将会促使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小组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体测工作制度,体测方案和管理制度、结果公告制度等,人事、财务有关部门也将着力大力解决师资力量缺乏,场地、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做好体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统一与协调,建立体质测试的资源共享机制,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衔接的过程中,打破各自为阵的“两张皮”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挥学生工作者的日常管理育人作用。学生工作者如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干部可以通过班会、工作例会、团建等灵活形式对体育思政元素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讲好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故事,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班级学生团建活动,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以参与或者指导班级开展预备赛练习,为学生做技术辅助指导,或者为学生加油助威,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教师的人文关怀,达到预期参赛效果;同时可以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级体育文化氛围;另外还可以建立以“体育部门引领、校学生体育协会辅助、学生体育社团”三点一线辐射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举办院系间、班级间的《标准》测试赛,利用好校园阳光体育健康跑等载体,做到体质测试在推进过程中形成整体概念,而不是某个教师单打独斗;通过学生工作者队伍的集体协作意识提高,形成一支师德优良、技术精湛的体测教师工作思政队伍。

5.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保障机制。①经费上予以动力保障。学校要高度重视体测工作,从《体质测试健康标准》着手,加大在经费上的投入,在强化体育课程建设和加强学生课外锻炼两方面提高学生体质锻炼水平。对《标准》测试总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进行奖励。在学期体育课考核内容上,可以将成绩比例调整为:50%运动技能、40%体质测试和10%平时成绩构成。定期组织体质测试评估,强化体质测试的分析研判、监督与指导。②课程上予以整合保障。营造大学生体测良好氛围,拓展体育选修课范围,避免单兵作战更多发挥团队协同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乐于感兴趣的团队课程如气排球、飞盘等,可以聘请有专长的课程老师,在学历等方面不做特别要求。③氛围上予以激励保障。大学生内心深处普遍热爱体育,鼓励体育俱乐部等社团文化的发展,多多开展竞技交流,形成良性氛围互动,创建学院体育文化品牌。以各二级学院(系)为单位,营造体质测试的竞争氛围,可以适时组织体质测试的不同学院特色品牌的嘉年华活动,从学生选拔、选任、训练、参赛等方面,不断丰富、规范并标准化,形成传统体育赛事,全面推进学校院系二级体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推动体质测试工作持续强化深入。

结束语

体质健康测试是学校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应按照新时代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要求,深化体质健康工作育人的认知,拓宽体质健康测试的主渠道,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6/c448334-32551867.html.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20-06-01(3).

3.刘会平,谢旭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探索与实践创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6):1-4.

4.吴宗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改进措施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6):810-812.

5.宣丽.“三全育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有效探索[J].当代体育学科,2020(10):158-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党建思政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思政教育路径研究”(SZY_SZ202307)成果。

[作者简介]于洋(1991.02-),男,汉,山东淄博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