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白族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探析
摘要:随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非遗文化与幼儿劳动教育是很好的结合点,以劳动教育“趣”成长,非遗文化“润”童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可以开展非遗进校园的系列主题活动,让“非遗”在幼儿园生根发芽的延伸,形成极具特色的园本课程。
关键词:非遗文化;幼儿园;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檀传宝基于对文件的解读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继承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3]。2022年4月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人劳动教育课程[4]。将非遗文化和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5]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起点,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性作用,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6]。非遗文化的融入,能够让劳动教育更加丰富、多元化、生动有趣。不仅能够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提升幼儿的教育品质和劳动能力,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功实施。通过在工艺制作、歌曲表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激发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系列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使幼儿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在感受多元文化美好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这些非遗项目背后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在劳动实践中深入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幼儿爱国爱民的情感和民族精神,增强幼儿的道德情操。
二、白族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系列主题活动
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首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非遗文化系里课程的设置应突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会被实物所吸引,盼望自己动手做出来,因此手脑并用的过程即是启发幼儿智力和审美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仅是传统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对接。例如,从“尝尝白族三道茶”感受传统文化到“学学制作三道茶”培养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劳动精神。幼儿园里孩子们品尝了三道茶体验了“一苦、二甜、三回味”。“小小茶艺师”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三道茶,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成功制作了自己的“三道茶”。并且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感知了三道茶“先苦后甜”的含义,并且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美味。
又如,从“扎染花布真好看”了解民族特色到“奇妙的扎染探索之旅”体验集体合作做一做的劳动精神。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介绍了扎染这个古老的染布方法,带着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孩子们可以在浓厚兴趣中,开启“奇妙的扎染探索之旅”。孩子们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了集体可以合作完成后续步骤扎,染,晾。集体合作创造的艺术作品,不仅增强孩子们的劳动信心也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愿望。孩子们在感受非遗传承文化魅力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学会集体合作能力。
(二)提升教师文化和劳动教育素养
为了使“非遗文化进校园”能够落地生根,还需要关注教师文化和劳动素养的提升。例如,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教师系统学习各项传统技艺的历史源流、基本技法、造型色彩搭配等内容。除了三道茶、扎染,教师还可以学习白族刺绣团扇、布扎瓦猫、大型窗花、甲马刻板、面塑挂件等具有白族非遗文化元素的技法。教师设计课程时还应考虑到传统技法要领和幼儿心智特点,有意识将二者相结合,开发出系列特色浓郁且容易操作的教程。老师们掌握了这些传统技艺,再于日常教学中慢慢传给了幼儿,让幼儿体会到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师生们做出的各式作品,也可用于装饰于幼儿园各个角落,无形中营造了传承优秀非遗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浓郁氛围。让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体验中传承非遗记忆。将继续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非遗保护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1).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15)[2022-10-08].http://www.gov.cn/zhengceku/2020-07/15/content-5526949.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08)[2022-10-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5]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近十年来国内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22(1):85-88.
[6]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幼儿劳动教育之价值意蕴与未来路向———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56-59.
作者简介:
王睿(2002年5月-),女,民族:彝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学历。
苏倩(1987.07-),女,民族: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