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价值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自信教育在学校思政课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文化自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和理解能力,塑造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本文旨在探析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文化自信;教育;学校;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自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学校思政课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价值
1.促进学生身份认同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学校思政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体现了对本国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豪感。在思政课中,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同时,文化自信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理解能力
学校思政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理解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其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升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认知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理解。
3.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思政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在思政课中,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学习中去。同时,文化自信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启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思政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是一种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体现了个体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思政课中,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形成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文化自信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文化自信教育,学校需要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可以设立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放心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文化自信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有效实施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在思政课中的参与和成长。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互动式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3.整合跨学科知识,提升文化综合素养
文化自信教育需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因此需要整合跨学科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将文化自信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化自信的内涵。例如,在历史课中,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变迁和传承;在文学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化内涵的感知和理解。通过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进行融合,发现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
4.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因此需要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化自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文化自信理论的学习、教学案例的分享、教学技巧的提升等方面。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合作,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水平。
5.教材和资源的创新与更新
教材和资源是学校思政课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支撑。学校应该定期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更新,加入新的文化自信内容和案例,保持教材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可以囊括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以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体验文化自信的内涵。
结束语
学校思政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促进学生身份认同与自我意识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了有效实施文化自信教育,需要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整合跨学科知识以提升文化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以及创新与更新教材和资源等措施。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晏盈聪,郭笑鸽.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然、实然与必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3):85-89+94.
[2]岳雨彤.新时代视阈下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23,(10):181-183.
[3]谢懿真.文化自信对学校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8):105.
[4]冯奕佳.思政课提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康树林,女(1979年10月-),汉族,籍贯:山西省大同市,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