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积极响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力求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听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常出现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听力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的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新标准》为基础,以“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为主题,探讨了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双减”;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评一体化
一、创设情境,从“以书为本”到“以学生为本”
“以书为本”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怎么听等都以教材为依据。“以书为本”的弊端在于教师讲解的内容往往与教材内容存在出入,无法与教材形成有机的整合。“以学生为本”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将“以书为本”与“以学生为本”相结合。“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科特点、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等因素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八年级上册 Unit 6 Section A 1a-2c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当问到“Do you have a dream?”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梦想的图片和视频;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What’s your dream?)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角色扮演、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做这个?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听力教材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二、任务驱动,从“单纯讲授”到“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任务完成增强学生学习动机,通过任务完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做”中探索、在“学”中思考、在“评”中反思。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我们学校的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听力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或者创设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听力任务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或者创设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听力任务来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1、任务设置要从“单一”走向“多维”
任务设置是“双减”背景下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打破传统听力教学中单一的任务设置方式,通过任务设置的多样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听力任务,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来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设置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听力任务,让学生通过听故事。
2、任务完成要从“知识技能”走向“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对单词、句子的掌握和理解,注重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和理解,注重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复述和总结。“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技能、形成更多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从“听”到“说”再到“读”;从“看”到“读”再到“说”;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升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
三、利用评价工具,促进学生听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并利用多种评价工具促进学生听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评价任务。教师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听力进行评价。例如,在听一篇听力材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评价任务:让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写一封信,内容是关于如何与朋友相处。然后,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如何与朋友相处?学生们需要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察,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听力水平,然后再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集体演练和自学。然后,让学生在听力材料结束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理解?(2)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你听不懂?(3)如果你能听懂这些信息中你不明白的部分,你能找到哪些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来对其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进一步对其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听力知识并且能够回答出来所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而对于那些听力水平还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学习英语听力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分层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新标准》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发展性。在“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采用分层评价方式。第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第二,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增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来判断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得到了发展。教师要利用这些记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文艳.网络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05):209-211.
[2]黄青青.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初中英语教学[J].亚太教育,2023,(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