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混合式学习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混合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将线上和线下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无缝连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增强自己的思考、大胆的探索、热烈的讨论和实践创造的能力。本文着重论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小学美术课程的优点和具体实施对策,以期为“小美术”课程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小学美术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创设美术情境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材以静态展示为主,小学生的图形识读力较差,对教材中的细节缺乏观察与掌握。而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相结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将图片投影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从而让他们能够进行思考,并且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作品,对作品的具体元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美术思维。
比如,在剪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装置将对称美、连续性美、渐变美等美的观念生动地展现出来,并结合演示作品和网上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剪纸美术美的特征。这样,学生们就能从传统的教学中得到更多的灵感,从而在剪纸的实践中得到启发。
(二)有利于优化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实现师生间的面对面沟通,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线下的讨论,学生们可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美术欣赏经验,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线下的教学,对学生们的美术学习进行引导,对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网络教育形式有微课、慕课和云课堂三种。以二年级(下册)“我爱的鸟”为例,老师可以事先录制微课,在微课视频中对各类鸟类的身体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动态的演示和说明,之后,还会教授一些基础的鸟类绘画技法和手工制作的方法,使同学们对鸟类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鸟类绘画、手工制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还有待于老师们的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在学生独立创作之后,在线下的课程中,老师要给予足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绘画的创意技能。
(三)有利于创意作业任务驱动
老师要按照课程的要求,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将学生们的兴趣和认识水平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作业的形式进行改革,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己的研究,持续地发展自己的美术思想和创造力。
比如,在“箱板上的新发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有创意的作业,让他们用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模型的设计,或者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来画出“千奇百怪”的形状。从概念到草稿,再到轮廓,再到制作,再到修改,这一系列的作业都变成了一种创造性的练习,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创新实践。通过对网络的检索,课堂上的交流,主题的讨论,学生的思路将会越来越宽广,创造力也会越来越多。在教学评估中,老师可要求学生将所做的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或在家长群中进行评估。在对色彩认识、线条运用、造型创造等方面,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动态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都是将自己的演示作品拿出来,或是将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内容相结合,给学生们讲解美术知识。然而,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美术知识,学生难以掌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所以,老师们可以将网络应用到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来进行线上动态教学,从而使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突破。
比如,在小学美术课中“泥玩具”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泥塑的美术韵味,因此,老师们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彩色泥的简易制作方法的录像,并配有相关的操作录像和彩色泥照片。通过对各种造型的陶土作品的观察与欣赏,使其联想到造型,进而进行独立的美术创作。
(二)情境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美术理论知识以一种视觉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
比如,在“唱起来跳起来”这一课中,让学生从不同的声音和优美的音乐中获得灵感,从而进行美术创造。而学生因缺乏理解力,往往在美术创造的进程中很难有持续性的进步。所以,老师们可以首先搜集一些带着音乐的教学录像,然后把他们带到课堂上去,并且把用音乐来做联想的方法告诉他们。通过把音乐与真实情景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画面联想,从而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采取多种美术教学模式
1.“欣赏—评述”课
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动画、音乐等,创造出与作品有关的美术情景,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认知能力。
2.“设计—应用”课
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闭门造车”,要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设计”的活动中去。因为美术课程中有很多与审美创造有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美术设计的原则、技术和制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设计。
比如,在欣赏、解说建筑时,可以让同学们用“拼图”的方法搭起自己的房子,也可以用粘土做自己喜爱的房子,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设计意识,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3.“综合—探索”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发现美,去观察美,去发掘美,去发散思维,去积极地去探索。近几年来,虚拟现实图像的新兴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能够全方位、立体地实现视觉感受。老师们可以利用 VR技术,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全景视频美术教室,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走遍天下”,领略到不同地方的美丽风景,从而培养他们对未知的世界进行主动探索的动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他们的美术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结语: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单纯的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增加教学时长和连贯性,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混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美术教学方式,它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老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屏障,把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动手和创新,以此来促进他们的审美素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菊慧.對美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22.
[2]李贲.小学美术课堂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探究[J].知识文库,2021,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