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大沙日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45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中学 014400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在培养民族少年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自身价值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需求,初中历史备-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开展历史教育的关键。这种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使得历史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将备、教、学和评这四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学校可以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的备课计划,并且结合评估结果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这样的一体化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还能提高教师的备-教-学-评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标、备-教-学-评一体化

前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历史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以此有效实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这充分适应了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本文将围绕“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展开论述,分析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会出现的不良现象,提出在“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首先,“备-教-学-评一体化”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基准的东西,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无法建立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意味着缺乏整合的教学,不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心脏”,一切教学、学习和评价工作都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1]。其次,关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是面向教师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对教学的总体评价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节。这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这个过程的引导者,又是“评”这个阶段的参与者和评测者。再次,“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教学评价有实际指导作用。教育的好坏,教育是否成功,不能光看一个人的成绩水平,也不能依靠一个人的评价,而要从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教学评价的整合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只有把备教学评四个环节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1]。

二、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一)科学化的进行备课

初中历史备课环节的优化,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严肃的态度来思考和改进。了解每一个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准备。同时,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备课环节中,应该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优质资源的引入。通过查找多种教材和参考资料,我们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观点,从而能够以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历史知识[2]。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时,在新课标教学标准的新要求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好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第一,基于历史实证,学生要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实证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第二,基于对历史实证的认识,学生要从过程和方法这个角度进一步体会课本图片,如社会生活的变迁图等图片,将历史实证和教材图片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第三,在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学生要深挖历史内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作用进行理解。

(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的任意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只有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完美整合,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方法的实效。为了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整合,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控制课堂的整个过程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3]。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入新的课程内容,播放《1937南京记忆》的纪录片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1937年的那六周,是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不满和愤怒,引起了不小的网络风波。然后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日本人始终掩盖历史,不愿意承认对南京人民进行了屠杀?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由此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让学生充分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再在课中引导学生填好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表格,痛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与迫害,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积极意义所在。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牢记历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思维,有利于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吾辈自强”的思想意识,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三)教学评估的开展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价本身就是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规范教学方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表现的综合性评价,还要积极进行评估方法的优化创新,并要强调教育评估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4]。

例如,在进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布置以及考试测试的时候,教师列出的考察问题必须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历史事实为基础。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合作探究的问题和方向也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史料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亦是如此,必须基于历史事实展开学习,史料是历史学科教与学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牢记了史料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学习能力,进一步达到了备、教、学、评的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备-教-学-评一体化”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的有效落实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保证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还帮学生树立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科的科学、辩证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5]。

参考文献:

[1]卢翠凤.“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省思——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21(65):148-150.

[2]高洁.新课标标准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657-6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