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体三元:基于评估视导现场提升教师“哇时刻”的捕捉和建构力

何晓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4期
淳安县汾口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淳安 311719

摘要:笔者借助评估视导模式发现研修主题与教师的课程重构力不匹配,结合“抓不住、看不准、推不动”普遍性问题,通过评估指南背景下的视导推进,采用日视导、周滚动、三分成的方式,从园级、班段和自己三层面闭环研修,结合多方反馈机制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教师现场案例的捕捉和重构力。

关键词:一体三元;评估视导;课程建构

一、问题提出

我园教师课程重构力薄弱处,教师对于现场的课程重构力欠缺,表现在:

1.抓不住:缺乏教育敏感性。日常教学偶发事件,教师出现“无意识,错失教育良机;有意识,不知如何取舍;会取舍,不知怎么跟进”的问题。

2.看不准:缺乏价值判断力。幼儿产生兴趣或问题,教师对价值看不准,无法链接幼儿的核心经验,对活动发展的预设能力薄弱。

3.推不动:缺乏调整好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知道调整方法重构活动。

二、目标对标,三力助推

(一)园级层面:

1.借助评估指南的落实,形成系统的组织策略,以者圆桌会等形式相互借鉴,提升教师捕捉课程敏感度。

2.以中心园为实践点,评估与诊断班级现状,寻找良好的解决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课程重构力。

3.形成具有“宏观架构—实践对标—反馈核标”的业务教研骨干,将课程架构和实施体系化。

(二)班段层面:

1.以班段为单位,通过平行班视导方式,细节深挖活动案例。

2.借助段教研,共同处理问题和亮点分享,审议重构课程。

(三)教师层面:

1.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评估指南》,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以评估为手段,促进教师实践反思,提升教师课程发掘和重构力。

三、聚焦现场,捕捉梳理

(一)评估侧重,内省与行

1.注重过程评估。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通过个别关注、多媒体记录、一对一倾听等方式,多维收集

2.强化自我评估。常态化的自我评估,能够促进老师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3.聚焦班级观察。结合园区的行为检核表在视导中进行观察与记录,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判断教师干预的有效性。

(二)涂鸦梳理,实施预判

通过一日视导教研大组采用架构式、分层式、浸润式、回顾式的递进模式的研修架构,然后核定分成目标研修有计划、有实施、有反馈,让评估落实有迹可寻。借助“日视导”、“周滚动”、“三分层”的方式开展保教质量评估。

四、闭环研修,架构课程

结合动态教研将一体三元模式贯穿与课程评价主题研修中,将指标与一日生活相融合,借助一册一板的方式还原案例,卷入情景,运用日视导、周滚动、三分层等模式将案例进行收集、筛选、重构,达成深度学习。

日视导:教研组借助观察评价、时间轴记录等方式,对班级一日生活按照日视导重点进行对标,一日一视导结合一日一反馈,将问题进行剖析,对标解决。

周滚动:“1+3+1”模式开展,即周一全面讨论和问题自省;周二主攻“活动组织”;周三重点“师幼互动”;周四检核“家园互动”;周五进行本周总结反馈的模式,让每天视导有重点可抓。

三分层:分园区、班段和个人三个层面,从宏观架构和上层建设到教师个人能力提升都有能动性的检核指标,自上而下统一目标解决问题,自下而上收集难题全园攻破。

五、记录支撑,复盘反思

评估工具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家长的反馈数据、孩子的情感表达并线而行。在数据的记录上,除了表格支撑,也借助视频分享、群聊、访谈、电话反馈等方式与评价工具组合使用,拓展评估的时间和场地。

六、检核内化,深入研讨

阅读《评估指南》要点,将要点进行整理和罗列,融合园区三大行为检核表,对标实践和多方评估。

园级:以“视频案例分析”和“现场视导”方式开展预约式半日视导评估,以视导反馈会进行梳理。

段级:借助段长组织平行班交流及案例征集等活动,以段为单位进行评估要点的分析解读以及措施跟进。

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共同体商议,根据指标制定评估实践计划,重点选择要素进行实践评估。

七、评估方法,提炼手段

以《评估指南》落实契机,结合我园点多面广实际,通过中心园辐射作用,将评估指南、班级行为检核表、视导表进行有机融合,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反馈,促进园区保教质量的提升。

(一)聚焦过程的活动组织

通过对活动组织考察要点的分析,在评估落实的过程中,需要跟进过程性的记录以及反思,通过不断的视导和调整进行优化。将组织活动过程分成“制定计划”、“安排活动”、“游戏活动”、“支持学习”、“全面发展”、“科学衔接”五大点,每日突破每周滚动。

(二)检核进阶的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中,运用涂鸦形式形成视觉语言下涂鸦日记,再通过周滚动的模式形成每班周涂鸦日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梳理。通过叠加涂鸦方式,进行班级有劣势的分析,从而构建一套版本化的调整方案,促进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多维参与的家园共育

以日记式分享评价法为主要的反馈形式,将互动变得更加有温情、有深度,让交流变成双向互动,站在对方的角度给所需。班级教师通过多维的多媒体设备分享孩子在园的情况和一日生活概况。

八、反馈形式,诊断优化

反馈是评估事物是否合理的科学手段之一,通过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面反馈主体,形成较为系统的诊断及优化策略,多角度对实施的策略、目标适恰、活动多样性及成效等进行追踪式的分析和评价并给出建议。

评估视导是园区最态教研之一,笔者通过转变教研方向,深挖教研宽广度,链接评估指南和幼儿活动现场,运用“1+3+1”模式,实行日视导、周滚动、三分层,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案例的收集和重建。让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以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2010年2月第2版

[3]朱瑶王芳.《故事在主题和评价中开始》—幼儿园“五维式”主题活动评价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1次印刷

[4]玛格丽特·卡尔.《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