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海上丝绸之路”中日音乐的传播与交流

——以“日本雅乐”和“唐燕乐”为例

孙铭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4期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277100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今以来人们经商贸易,文化传播的桥梁,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6世纪以后,随着海上新航道的开辟和造船技术的不断掌握,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相互发展和交流。隋唐燕乐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影响深远。日本雅乐是日本古典音乐体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本文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入手,梳理中国唐代燕乐与日本雅乐并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日音乐文化的交融、变迁,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音乐交流与文化合作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唐燕乐;日本雅乐

一、音乐体裁

(一)唐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讌乐,是古代宴会上的音乐娱乐活动。燕乐之名,可以追溯至古代。在古代中国,燕乐是宴会上重要的娱乐方式,常常伴随着美酒佳肴,为宾客们带来愉悦与欢乐。燕乐起源于隋代,但随着唐代的到来,燕乐的功能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从仅仅作为宴请宾客的乐趣转向了更多的场合,包括祭祀、朝会、仪仗、乐队的演奏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唐代的燕乐,既有传统的乐章,又有新的乐理,使得燕乐更加丰富多彩。唐燕乐以其多元化的民族音乐风格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影响力巨大的艺术。

“坐部伎”与“立部伎”属于唐代宫廷燕乐的两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差异体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人数较多由“坐部伎”组织,而“立部伎”由人数较多组织。

坐、立部伎共有十四个乐舞,其中立部伎包括八个曲目,坐部伎则有六个曲目。这些乐舞各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立部伎的规模比较庞大,演员的数量更是惊人,从64位到180位,每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坐部伎的规格比较低,仅有12位,每位仅有3位。它们的舞台上充满了优美的音乐和动感,展示了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此外,立部伎的舞台更是雄浑壮丽,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有代表性的隋唐燕乐是《秦王破阵乐》。

(二)日本雅乐

日本雅乐即唐乐是日本的传统音乐之一,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古代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舞蹈音乐,也就是广泛所说的雅乐,在唐朝时期以及之后的高丽时期,更加流行起来。这些音乐在传入日本后经过适应与发展,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演奏方式和曲调。雅乐的概念涵盖古代日本的宗教仪式、民间传说、戏剧、戏剧等,并且不断地汲取中国、朝鲜等地的元素,融合当地的特色,构建起一种独特而富有历史意义的音乐体系。雅乐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充满历史感、民族特色的艺术体现。

总的来说,日本雅乐是日本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日本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也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和宗教的信仰和尊重。

日本雅乐和唐燕乐在功能性质上确实非常相似,都是用于宫廷宴飨时供贵族欣赏的音乐形式。当唐燕乐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其进行了吸收和改编,使其日本化,并在舞蹈编排上吸取了唐燕乐的精髓。在日本,唐乐舞的编成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出阵容和演艺人员的数量也有所缩小。唐乐舞的演出规模一般是双数,不超过六人,这样的安排与唐燕乐中的坐部伎的人数相当,但又不失其仪式性的特色。

“遣唐乐”,也被称作《唐乐》,是日本宫廷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它融合了歌曲、舞蹈和器乐表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型歌舞音乐。“遣唐乐”的创作初衷是为了模仿唐燕乐,但后来却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形式。

二、音乐结构

隋唐歌舞大曲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由各种不同的声部、动作、服饰组成,具备宏伟的空间感、丰富的视觉效果、精湛的技巧、精细的调性,使得它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传统艺术之一。不仅仅局限于古典的声部、动作,更涵盖了当今社会的各种流行风格,成就了中国古典音乐的辉煌历史。隋唐音乐的发展,特别是雅乐、清乐、胡乐,对当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些音乐形式在演奏和编排上吸收了隋唐歌舞大曲的特点和风格,使其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大曲的结构根据节奏或类型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

日本雅乐的结构与唐大曲密切相关,而唐燕乐传入日本后基本曲式仍由序、破、急三部分组成,与唐燕乐大曲的基本结构有明显联系,如散序对应游声、中序对应飒踏等。因此,可以看出日本雅乐以及后来的日本雅乐在结构特点上与唐燕乐大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曲目

唐燕乐与日本雅乐之间的联系是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本雅乐中,许多曲目都与唐燕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一样。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羯鼓录》《教坊记》《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唐燕乐曲目的比较,来验证唐燕乐和日本雅乐之间的关联。

《教坊记》收录的325首唐燕乐曲,为我们深入探讨盛唐时期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些曲子涵盖了《兰陵王》《皇帝破阵乐》《玉树后庭花》《三台墟》《倾杯乐》《甘州乐》《泛龙舟》《感恩多》《庆云乐》《夜半乐》等众多经典作品。《霓裳羽衣曲》无疑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中的杰出代表,它的精彩绝伦,令人叹服,直到现在,它依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羯鼓录》收录的131首燕乐曲目,《旧唐书》收录的58首,《新唐书》收录的72首,这些燕乐作品都被收录于《旧唐书》和《新唐书》之间,还被收录于《雨霖铃》《玉树后庭花》等多种古典乐器之中。

除了中国史料记载的唐燕乐曲目,日本文献也提及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唐燕乐,例如《酒清司》《武德乐》《新罗陵王》《春庭乐》等,这些都是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音乐。这些曲目名称与唐朝乐曲高度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以上信息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加确凿地证实唐燕乐与日本雅乐之间的因缘关系,为盛唐音乐和诗歌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四、结语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联系的桥梁,确实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音乐作为这条道路上传播历史文化的媒介,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内在语言,跨越国别,让世界各国人们得以感受穿越千年的中国唐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领略盛唐的魅力。日本的日本雅乐反映了唐朝时代的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观念,通过这种音乐形式,中国元素得以传播到亚洲甚至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交融与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见证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兴盛和进步,而古典音乐则是这一进程中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古代雅乐的美妙融入到当下的音乐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到来,我们期待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领域上展开更多的研究,深化“一带一路”精神,将音乐的传承发扬下去,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美好和情感,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娜.从“洋琴”到“扬琴”——谈“海上丝绸之路”扬琴音乐文化的西学东渐[J].航海,2023,(02):20-23.

[2]邓婷.唐代燕乐与雅乐关系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2020,(03):118-124.

[3]曹国梁.从“海上丝绸之路”看西乐东传[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4):135-138.

[4]王琨.唐朝时期中日音乐文化因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刘轲.日本雅乐的形成及对中国唐代燕乐的接纳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