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张红惠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43期
富源县第五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于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促进幼儿正常身体生长发育方面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所以,幼儿活动规则意识的形成为幼儿园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

关键词: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培养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已成为幼儿园每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循规则以确保活动有序进行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规则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教师对规则意识的培养理念存在差异

1.对规则的制定不明确,忽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常会与幼儿明确各项活动的规则,并要求他们恪守规定。如:有的教师会这样要求幼儿:“活动结束后请把材料放回到原来的地方,”而不是明确要求:“XXX小朋友,请把材料放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样不明确的规则,对幼儿的规则理解和思考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教师过于强调规则,忽视规则的合理性。

在教育领域中,有一种现象备受关注,即教师过于强调规则,而忽视了规则的合理性。如:在活动过程中不允许说话、不允许动来动去等,有时侯,可能会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导致幼儿在与他人交流的空间上出现不足,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规则的认知。

(二)幼儿无法充分理解活动规则,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淡漠,控制能力差。

幼儿无法充分理解活动规则和要求,在体育活动中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参与感减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跑就跑,导致体育活动无法开展。

(三)幼儿的规则意识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影响

现在的父母思想开放,不注重幼儿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想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希望孩子能够发挥他们的本性,以快乐的方式成长。”这种理念如果“度”把握不好,会造成孩子的自我意识过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头脑中没有规则这个概念,变得不懂礼貌,散漫自由,甚至无视规则等。

(四)外界事物对幼儿的干扰

3-6岁幼儿的关注程度表现出较低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对周围微小变化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浓厚的兴趣。每一处声响都可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活动中突然飞来一只小鸟,幼儿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小鸟身上开始叽叽喳喳兴奋的说个不停,因此幼儿在户外活动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的体育游戏规则,让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评价,由他律变自律。

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来,根据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问题制定出更合理的体育游戏规则,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逐渐理解并遵守规则,进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在玩平衡小车的时候,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活动规则导致孩子在玩的时候没有交通规则意识,乱骑乱停乱放。老师根据这一现象,及时组织师幼共同商议玩车规则,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怎样玩小车更合理?孩子们积极举手回应:“老师,我们可以像爸爸妈妈开车一样的,各走一边,交叉路口看红绿灯””,“老师,车子是要加油的,需要设置加油站”。就这样,老师又组织幼儿选出代表和老师一起去布置场地规划线路、设置红绿灯、加油站。经过不断创新尝试,不断改进,孩子们骑车的时候一次比一次有规则。最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制定出玩车规则:1.布置场地,规划路线。2.排队取车。3.根据交通规则玩游戏。最后这个玩车的规则在全园各班推广实行。

(二)营造良好的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在培养幼儿快乐体验的同时,也能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能够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培养出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如:我园在组织户外大循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合理摆放户外大循环材料,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给幼儿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以便进一步提高有能力的幼儿,并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能够在其现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对于那些在活动能力方面相对较差的幼儿,我们不应轻易表示否定和批评,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语言和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

(三)结合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人际交流的最美和最基本的方式,当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运用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传达规则时,幼儿对体育活动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也更为便捷,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师和幼儿能有效沟通,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则。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第一,体育活动与语言相结合。比如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教师喊口令提示“大家齐齐坐,凳子挤挨你与我,鸣声想起向前挪”,这样幼儿一听便知道开火车的游戏规则了。其次,体育活动与面部表情相结合。如当幼儿在做判断游戏时,幼儿会根据老师微笑还是生气来判断对与错。第三,体育活动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比如火车要转弯时,教师用手画一个向右转的九十度角,火车要绕过障碍物前行时,教师示意的用手指转一个圈提示幼儿要绕过去,这样一来,幼儿便在脑海中萌发一种规则意识。

(四)利用图示和声音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使规则意识内化于心。

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引入和运用一定数量的图示,往往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我园教师在组织幼儿骑平衡车的时候,组织幼儿和老师一起画出场地线路图、设置红绿灯图示、加油站图示等,幼儿不但感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并且在这些图示的启示和游戏情境的陶冶下,不自觉间渗透并理解了活动的规则。

音频也拥有表达规则的能力,音乐被视为一种最为卓越的声音,当音乐被充分运用时,它悄悄地引导着幼儿的行为规则融入其内心世界。如:我园在晨间锻炼时,教师充分利用音乐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的快走和慢走。在幼儿进行慢走活动时,音乐的节奏会相应地调整为缓慢而舒缓;当幼儿步行速度加快时,音乐则创造了简洁明快的氛围;在活动结束时,尤其是经历了一节运动负荷较大的活动后,幼儿的身心状态会从亢奋转向疲劳阶段,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恰当地运用一些节奏缓慢、轻柔的音乐来引导幼儿进行放松训练,以使幼儿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过渡阶段,轻松愉快的完成这项活动。

总之,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幼儿提供积极有意义的互动时刻,引导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要深刻意识到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对幼儿的规则认知特点有充分的理解,并在体育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方法来协助幼儿认知规则和理解规则,在规则意识引导下,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行为,建立起社会秩序感,遵守规则,才能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自信地适应社会。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