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屈伟霞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3年44期
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 452370

摘要:科学素养对于初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认知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高对科学的认知水平,了解科学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明确规定,各年级的教学都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即学生在个性、技能等方面的素质,以使其能够与社会相融合和适应。为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学习思维与探索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因此,科学素质的培育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部分,即及时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知识能够改变世界和人类。对科学基本观念实践过程的了解决定了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我国公民的总体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但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公民的科学精神仍然欠缺。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崇尚科学的民族是拥有未来的民族。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初中物理教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根据我国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学习这门学科,掌握物理知识与物理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率。以下具体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强化策略。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1.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

物理教学内容涉及原理、理论、概念,也有一些物理方面的文化知识,包括物理学家、发明家的事迹以及物理原理的应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实验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志向,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认真做实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理念,有助于学生通过物理学科认识事物并追求真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科学品质,要和学生沟通实验细节,让学生按照科学的步骤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通过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知能力,有助于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例如,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后从桶中溢出水,弹簧秤的示数变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对水桶中的水进行称重,得出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合理猜想、联想、假设、类比,学生对清晰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初中物理实验的类型,包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演示实验以及实际操作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同时要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实验氛围。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教师选择相应的仪器、设备,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因,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可选择最小误差以及最容易操作的装置,评估时不能随意否定设计,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明确掌握对滑轮机组的测定方法,并且能自主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既包含基础物理知识,也包括物理发展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例如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物理发展史中的科学实例等。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物理学发展的规律,从规律中探究物理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梳理知识体系的前提上发展的,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按照科学性原则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将创新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并将教材内容和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有趣味、有意义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伽利略斜塔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增加对重力的理解。还可以创新实验,将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例如在手帕摩擦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想象能力。在设计电路图滑轮组装图方面,让学生用猜想和实践认识物理规律,开拓学生的物理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打好物理学习的基础。

(三)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也很少与其他同学互动。如果不会沟通,那么他们就不会共享自己的研究结果,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少会被发现,长时间地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另外,中学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关于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研究,只有通过相互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脑子里建立起一个准确、完善的概念,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身为一位初中物理老师,要对初中物理的核心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研究,认识到其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素质与科学探索素质的重要作用,把这两方面的知识与初中物理的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情境、实验、与自然的联系等手段,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宝利.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2,0)59-62.

[2]相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23):84-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