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高中语文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陈世坪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2期
重庆铜梁一中402560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出:语文课程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个层面强调“整本书阅读”。本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以《红楼梦》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在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与优势,保障了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与阅读素养的健康化、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红楼梦》;意义;途径

前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逐渐受到广大一线老师的重视和探讨。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实训课中,由于每天的课业繁忙,老师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的课本上,而忽视了整体的阅读,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课后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习目标不清晰,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致使整本书阅读呈现出更多的形式性,未能充分利用它的优点和作用。本文以《红楼梦》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展开研究,探讨其在理论上的支撑作用,进而对其有效实施的方法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整体原则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中,老师要坚持整体的原则,既要对整本书的整体结构进行浅显的理解,又要在故事的核心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到完整而富有逻辑的呈现,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准确地渗入学生的思维观念和阅读行为方式,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1]。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整个读物中,老师们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来讲解整个教材。就拿《红楼梦》来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老师要遵循整体性,根据《红楼梦》这一主题来进行教学,确保整个教材的阅读具有逻辑性和进步性。《红楼梦》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出你的读书感受吗?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想成为《红楼梦》里的某一个人物体验他或她的人生吗?有何原因?透过以上的一些问题,老师能够很轻松地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地读完《红楼梦》,深入到作家的内心,发掘出书中的精髓。

(二)系统原则

在对高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时,老师们要清楚地意识到,整个教材的阅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注重课内、课后的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的联动式教育[2]。例如,在课堂上,要强化对整个书籍的引导,使其更好地理解整个教材的内容,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课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各种读物清单,并安排相应的阅读练习,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这些技巧的效果,从而达到一种课上、课下相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有效指导策略——以《红楼梦》教学为例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转变教学模式,开拓教学的新方略[3]。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克服创新教学模式初期的困难,看到整本书阅读促进写作和理解能力提升的方面,并结合本班的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和运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克服自我惰性,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充分调动语文思维,探究深层次的读写问题,以求达到阅读水平进步的目的。

(二)倡导学生自主阅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出,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性格特质。所以高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深度,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4]。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在阅读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分析时,有的同学注重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还有的同学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通过发展自主性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和语言感知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并对其进行思考,比如可以从小说中的人物和语言描写进行探讨。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王熙凤,同学们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体验感受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特征和人物的悲剧命运。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将其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人物感染力,在小说中《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多面的,她有美貌,有能力,有心计,有感染力,真性情,但最终随着贾府的没落凄惨而死。小说中,作者一边对其聪明才智进行刻画和赞美,一边将其心狠手辣的一面进行鞭挞,既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尽善尽美,又突出了小说作者批判封建时期的本质。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

在引导学生全面阅读的同时,应注重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内涵式的重构,使其从感性的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局限于发现知识,更要注重作者这样写作的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人论世”的学习,把作者的生平、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综合起来,进行“内含”的重构,促使学生进行归纳、比较、评价等思辨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

比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通过“内含”的形式重新组合,以促进读者的阅读。例如,通过展示反映时代背景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像贾府这样的世家大族是怎样没落的?《红楼梦》反应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等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作家的人生境遇有所了解,进而剖析作家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在整合材料之后,同学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通过内隐重组,同学们意识到不同材料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若能将其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读作品,了解作家为何这样写,并进一步发掘其创作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读书的阅历,也可以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结语

总之,在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时,教师要树立终生的学习观念,就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教法,从而实现阅读能力、习惯、修养的均衡化、健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35):121-122.

[2]柳银亿.浅析在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20(94):31-32.

[3]李肖霞.新课标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J].高中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1):19.

[4]蔡小琴.借助整本书阅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61-62.

[5]王清花.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8):48一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