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杨霄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3期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六小学 726000

摘要:支架式教学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提倡教师应成为"指导者",应该突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呈现的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本研究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观念陈旧、学生习作模板套用及成人化语言等,本文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改善当前教学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主体地位;知识建构

引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教师观念陈旧、学生习作模板套用及成人化语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在语文习作中的全面发展。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知识的主动建构和人格的完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改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分析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一直以来都被传统认知所束缚。我们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灌输者,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这一传统认知不仅限制了教育的发展,也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过去,我们习惯于强调将知识一一传递给学生。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语文习作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缺乏对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我们过于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陈旧的观念阻碍了学生在表达和创作中的自由发挥。

小学生在语文习作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来自于教育环境的制约,也与他们自身学习认知水平的限制有关。[1]在当前教学中,我们不可否认许多小学生习作呈现出明显的模板套用现象。这表明学生过于依赖固定的表达方式,缺乏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这样的被动学习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限制了他们个性化表达的空间。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必要性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这种变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使他们在语文习作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支架式教学理论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这意味着学生将不再被动的套用模板,而是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主动构思和创造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支架式教学理论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层面,还注重个体的人格发展。[2]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自我、批判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实现更为全面的人格发展。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支架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例如:提供适当的写作框架和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结构,同时鼓励他们根据个人经验和感受进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在维持教学秩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支架式教学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向引导式。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习作过程。同时,评价体系也需要调整,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和思维深度的全面评价,而非简单地看重格式和模板的套用。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在某小学四年级语文班,教师决定采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一堂习作教学。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我的寒假趣事”。教师先让学生们思考一下,鼓励他们回忆寒假期间发生的有趣事情。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分享了彼此的寒假趣事,激发了他们对写作话题的兴趣。教师强调每位学生的经历都是独特的,鼓励他们从自身出发展开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构思能力,教师在写作之前设计了一个支架,例如:写作的引子、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个人感悟等要素。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这个框架逐步填写内容,而非简单地套用模板,以便更好地展现他们独特的寒假经历。教师注重学生情感表达和个性发展,她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现真实的感受,并提供了一些情感词汇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独立思考,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还设计了支架式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寒假的趣事,彼此启发。接着,教师展示了一个富有情感的范例习作,强调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最后,学生们在支架的引导下,开展了自己的写作,充分发挥了个性化的创意。

结论: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解决当前教学问题上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实际可行性。在实践中,通过设计支架式教学活动、改变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是改变当前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方炳界.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研究[J].2020.

[2]周雯.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J].2020.

此论文系课题sjky2023013《统编中段“支架式”习作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论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