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企业家视角的大湾区数字贸易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挑战实证研究
摘要: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加强学校教育实践,以获取参与实际岗位的真实体验。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家们对于产教融合与高校领导、专业负责人们的想法和理念有何差异?为了解这一差异,本研究访谈了大湾区大中小城市的20多家国企和私企的领导,记录了采访的笔记和录音,对内容和发现进行分析,确定了包括协作与共同目的,产出与跟进2个大类,包括产教关系、相互沟通、信任、学生未来发展等6个主题的企业视角。发现了企业界对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不同观点和视角。
关键词:产业学院;培养模式;企业观点;实证研究
前言
学校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Juszczak, Moody,& Vega-Matos,1998)这种合作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益处;主要包括提升学校的办学容量,加强学生的教育体验[1]。(Abowitz2000;Willems& Gonzalez-DeHass,2012)(Ziegler,2001)。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及拓展教学资源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本研究以企业家的视角,通过探究有效的产教融合关系应该是何种状态?这种伙伴关系的定义、形式、范围等。作者试图通过本研究获取的信息,支持教育界的管理层在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方面的运营能力;在社区和企业方面,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共同互利的合作关系,最终支持学校层面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与人才培养模式。
1.文献综述
1.1产教合作关系的收益分析
MacQueen et al.(2001)指出:社区是一种处于共同的地域位置,通过个体特征分享的共同目标或理念所结成的社会纽带。作为社区的成员,企业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当地学校的受益者[2]。根据Radinsky, Bouillion,Lento & Gomez(2001),有意义的地方企业与学校合作关系将会给二者都带来价值。为了建立这样的伙伴关系,明确这种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且应该如何经营好这种伙伴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3]
Bryan & Henry(2012)指出:企业与地方学校教育系统的关系涉及到多种利益相关者,良好的互助关系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他们认为,企业领导们希望与学校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其合作关系应该比表面上的赞助更有意义的方式。(Gross et al.,2015)
这种伙伴关系的益处有:Willems & Gonzalez-DeHass,(2012)认为产业学院模式可以支持并创造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能力;他们认为这种合作关系提供了真实的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途径,将帮助学生处理应对他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Ziegler谈到,这种合作关系带给学生包括实践和工作实习的经验。Abowitz(2000)认为校企合作关系下,每一方都承担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为提高学生更有意义地参与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她讨论了资金问题和专业知识以及学校里常常缺乏的实用性课程问题,均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学院模式来达成。Hands(2005)阐述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好处在于两个方面:首先,这种合作促进了学生学习机遇使其受益良多;其次,此关系有助于高中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此外,Tracey, Hornery, Seaton, Craven,&Yeung(2014)都讨论了这种伙伴关系如何能填补社区维护方面的空白,因此培养与企业的支持性关系越来越重要。
1.2相关风险
然而,除了有关合作关系的益处的文献外,也有的讨论了合作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信任的维护和影响实现共同目标的因素等。Kisner, Mazza, Liggett(1997)讨论了一个有关如何建立审查和反思过程的标准化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伙伴关系各方之间保持一致和开放态度的沟通方式;富有成效的沟通渠道的重要性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维持校企关系的挑战中,维护其有效关系实属不易。
另外一个风险在于利益的竞争。对于以追逐利润为特点的企业来说,虽然其合作的目标有多种多样,但最终目标是产生利益。比如2000年联合利华(Unilever)接管Ben &Jerry’s冰淇淋(Murray&Hwang,2011)就是最好的典型。然而,学校教育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在心理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掌握,以及个性发展等目标,这些都与营利为目标的企业家们来说形成了鲜明的差异,也是另外一个挑战。同时,利益冲突的问题通过权力斗争进一步表现出来,Abowitz(2000)认为,企业在学校社区合作关系中的巨大权力可能会阻碍学术成员的自主决策。在权力受限的情况下,一个合作伙伴可能在伙伴关系中施加不平衡的影响,从而损害了合作关系实现目标的能力。虽然这些风险难以完全消除,但可以减轻;“权力不平衡…必须被合作伙伴承认并进行反思分析”合作关系各方都应该监督他们的行为和进程,进而确保合作关系保持长久稳定。此外,信息沟通不够是校企双方共同认为的首要制约因素。
2.研究方法
2.1研究目的及数据收集
2.1.1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试图理解有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伙伴关系的定义、形式和范围;以企业家的视角,通过面对面访谈咨询的方式,进行定性研究。以“带目的的采访以收集信息”(Berg,2009,p101)咨询大湾区内的企业领导层。采访地点选择在受访企业领导的办公室,通过数字声音录制以及采访者的纸笔记录完成;受访企业领导20人,时间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内,所有受访者均完成全部问题的访谈。
2.2研究思路
基于本研究参与者都具有多年从事产教合作的实践经验,设计过相关工作的考评细则,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产教合作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制订访谈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实践经验与教训和遇到的挑战。主要思路是促进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和互惠互利有哪些因素?维护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受访者人数(n=20),通过有意识地筛选确定。有目的地抽样为研究选择参与者和地点,可以有的放矢地提供研究问题地理解;此外,由于研究者希望了解企业家们的看法,而不考虑他们是否有与学校建立正式地合作关系的历史背景,这种历史经验不作为本研究的筛选因素。考虑到取样的代表性和信度,受访企业范围的筛选,从比较宽泛的领域涵盖IT技术、酒店会展、建筑、会计、机械加工等;企业类型选择也具有多样性的筛选范围,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企业地域分布上也做了考虑,选择了既有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梅州揭阳这样的粤西北小城市,以便获取取样的多样性,其中有10位来自广州、深圳,5为来自佛山、东莞,5为位来自揭阳和梅州。
3.数据分析
为了研发出一个关于受访企业家认知优先的综合分析框架,研究人员记录并转录了访谈内容,然后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编码。
3.1研究发现
在第一大主题协作与共同目的这一框架下,企业领导不仅希望支持学校,而且希望积极参与产业需学院的合作,以便提高学生专业和职业成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可以被定义为参与讨论、互动、规划、庆祝目标达成等,而不仅仅是扮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
四个主题中,每个至少50%的访谈中谈到,共有20次。在这些主题中,双方关系(76%的受访者涉及到,86次频次)沟通(71%的受访者共有61次涉及);信任(76%受访者谈到,共有31次提及);产业学院对学生未来前途影响(65%受访者谈到,共有22次)。
在结果及跟进主题下,企业家们都高度重视合作成果及明确的目标,40%受访者至少有16次谈到这个观点;主要包括投资回报(59%受访者,18次)产教融合(41%受访者,17次)责任(53%受访者,16次)。
3.2协作与共同目标
3.2.1双方关系
企业家们希望看到他们当地的学校的办学成功;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并分享这一成功。其中一位企业家说:“当谈到双方关系时,我认为良好的关系是一切的关键因素”;另一位经理说:“在产业学院合作过程中,紧密的校企关系靠其中一方拿起电话给另外一方打个电话…他接着说,若能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并支持学生,因学校会打电话给我说:嘿老弟,我有个孩子没有工作,你能帮助我们吗?”一位服务业的经理谈到产业学院的影响时说:持续不断的联系,对产教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当企业领导与学校特定的联系人存在着既定的个人关系,就更容易使需求与每个合作伙伴的资源相互保持一致,从而确保互惠互利的目标。如果没有这种关系,那就更加困难;这位经理说明了与学校关键联系人建立起个人关系的价值所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开始运作了”。
为培育这种关系,企业家们强调了几种关键要素:首先,学校方面应该有积极的回应。企业家们认为,学校领导们工作很忙,往往会妨碍学校对来自企业方面的及时有效的回应;有个例子说明一位受访者谈到由于学校领导没有利用好捐赠机会,合作关系就解散了,他认为学校领导如果重视合作关系,就必须抽时间来建立关系,并准备好在需要时接受支持。第二点就是企业家们强调了产教合作关系是需要相互培育的。应该在学校系统的多个层面上培养合作关系;在地区层面有管理机构的支持,但在学校层面没有人去完成,也会阻碍当地的成功。如果没有地方财政资源的支持,学校的兴奋点也会被冷却。对支持建立和维持伙伴关系的人事制度的承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互利的和可持续的。研究发现,校企自有资源的互补性是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为其共生发展提供条件;自有资源的成长性及共生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合作关系的稳定程度,是推动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
3.2.2沟通
产教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合作各方如何有效地沟通。根据一位受访的企业家说:在概括伙伴关系的付出和责任时,他指出“要归结为有效沟通;在什么时间达成什么目标,需要什么工具来创造性地完成这个项目…以及跟进的结果等”。有效沟通的另外一个方面在于共享的角色和理解与责任的期望,否则缺少了明确的沟通,不可能推进共同的目标(Badgett&Kritsonis,2014)。长期的成功不可能只依靠一次会议、一次谈话实现,可持续成功需要长期的沟通。记录一位受访者说:“我认为,有效沟通会产生互惠互利,了解对方的需求,从教育系统到其他方面,你们工作人员都必须看到这一点,看到另一方参与、倾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沟通过程中做一些事情”。也有企业领导谈到了沟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沟通的频率问题。
3.2.3信任
安全驱动信任。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个人就不太愿意将自己置于一个可能有责任的职业或个人位置上。在采访中,受访者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了与公司对法律责任的担忧,以及有关的对伙伴关系的制度限制问题。另一位与会者表示,“鉴于学校和公司都有合理的防御性,这位受访者继续说,发展健康伙伴关系的关键在于基于信任的人际关系”。一位受访的企业经理说到,当双方建立了信任并得以维护和保持,“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旦每个人(学校和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协议...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一切就绪,它就会发挥作用,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双赢”。另一位建议,信任只能通过沟通和"长期"关系来建立。第三位受访者警告说,负面的合作经历和缺乏高质量的持续互动,往往会导致信任的破裂。简而言之,当“没有信任的关系时......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文书工作”。
3.2.4对学生未来的影响
最后一个主要话题显示,企业界的领导们致力于实现与教育工作者相同的教育终极目标。归根结底,这个目标确实是关于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是最重要的,作为一条共同的主线贯穿于大多数访谈中,并为许多受访者的评论提供了访谈的语境。所表达的愿望是确保任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都能为学生在结束正规教育后,为他们的职业和个人成功做好准备。
当被问及产业和学校合作的目的时,一位企业总经理简单地说,我们的合作是为了“让年青人获得成长和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受访者非常关注合作关系的设计,以向学生提供行业领域真实的应用技能。有时讨论的具体技能与职业界的交易机制有关;有时讨论的重点是集中在一个人有效地自我表达所需的人际关系等技能上,而在其他时候讨论的是未来规划和性格。谈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位企业领导指出:“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处于良好的就业状态,并能够自我成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领导人讨论了与学校代表合作,以确定可能适合特定岗位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企业实践经验,并指导学生如何在这些岗位上取得成功。企业领导人还讨论了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合作的重要性,以确定是否适合在合作环境中工作。
4.结果与跟进
参与这项研究的商业领导们一致表示,他们关注学生的成功,并关注注入建立和构筑支持学生成功的伙伴关系。然而,他们的洞察力和对访谈的贡献并没有结束。研究表明:影响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因素主要有:院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和创新与决策能力;院校的执行力与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理念、对人才和技术发展需求:院校主管部门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根据实践经验,合作中院校主管部门可给予短暂的计划调控甚或是行政手段支持,但长久的合作仍需院校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强练内功,提供优质服务,以赢取优质合作。具体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1投资回报(ROI)
大约有40%的受访者不同程度谈到了投资回报的话题。其中一个暗含的意思就是经济方面的回报也是很重要的。在讨论新的校企合作理念时,一位受访者提出了他的企业感兴趣的合作方式。他的企业感兴趣的合作关系是:“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家长都参与......我最感兴趣的是以某种方式推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家长......我最感兴趣的是以某种方式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的企业。这位企业领导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将最终受益,同时为学校提供利益。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商业资源不是无限的,不可能无限地提供或多样化”。这也强调了一个现实,即企业不是非营利性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的产业学院关系应该发生在对彼此的福祉和目标的实现有共同关注的各方之间。
虽然财政底线是企业领导人投资回报的一部分,但据说投资回报率不只如此。投资回报率的概念还包括与市场的需求相关。当被问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伙伴关系时,一位受访者说,“我们应该通过合作,确保我们的教育系统所培养的是具有企业和国家所需技能的人,培养满足就业需要的人才。”受访者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他谈到了建立关系和追求那些最终会被雇用的学生。一位提供油田相关工业用品的企业领导人讨论了焊接需求和雇用一名为其公司实习的学生,作为合作的一部分。这是对时间的投资和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的回报,学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专业为公司的成功做出贡献。企业不一定能通过这种伙伴关系获得任何经济上的激励,但企业主认为他能够对孩子们进行投资,他认为这使得投资是值得的。
4.2责任与融合
虽然诚信和责任在访谈中出现了明显的区别,但这些主题是密切相关的。责任的主题传达了每一方在双方的协同与合作关系中的责任,在确保合作的成功方面都需要承担起自己的作用。学校的责任被认为是包括但不限于确保学生有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经历,这显然需要学生对他们的经历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追求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学校应该能够明确这种合作关系将如何对学校提供办学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学校有责任理解企业领导人的的观点,鉴于合作关系应该是双方或多方共同投资于某项举措的努力。伙伴关系应该是两方或多方共同投资于一项倡议的努力,学校不能合理地期望设定伙伴关系的所有参数。相反,一位领导断言:“我认为学校应该听从我说的一些事情......实际了解一下企业的运作方式,因为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归根结底,即使企业领导人认为有支持学校的社会或道德责任,但仍希望看到良好的资金和财务管理方式。投资于与学校的伙伴关系和善意地使用捐助的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关于对企业投资于学校的重要性的看法,另一位企业领导人说:“我认为这是一项义务;对社区来说,把钱花在学校上是一项好的投资”。然而,这位领导补充说,“学校必须提供文件资料--证明他们正在使用给他们投资的资金,并对这笔投资负责”。这不仅会显示出负责任的管理,而且这种透明度和责任感可能会打开未来更加广泛的合作大门。
如果学校能够通过诚信和朝向目标的进展来证明承诺,公司可能会愿意投资,即使最终的成功并不是由现任领导人实现的。一位领导强调了这样一个现实:最终的成功可能会在“继任者的继任者”的管理下发生。因为学校对他们的承诺表现出诚信。一个持续的关系可以茁壮成长,并带来成功。这是伙伴关系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共享的愿景所带来的成功。
5.结论与局限性
学校领导致力于与社区企业领袖建立这种关系,一定有一些价值的因素。学校领导的第一个考虑应该是确定他们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基于合作关系的共同努力的价值。这样学校领导必须注意到合作关系的概念不仅仅包含亲属关系和互相依靠。企业领导是有眼光的,他们会知道学校领导是想要伙伴关系还是只想要他们的钱。即商业领袖想要的不仅仅是学校大门口广告牌上的一个名字,在目前的研究中,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希望以更多的方式参与,而不是作为财政和或物质资源的提供者。根据他们自己对与学校合作的兴趣,企业领导人也可以考虑他们的组织在与学校建立互利伙伴关系方面的系统能力。通过将与学校建立和维持伙伴关系的相关责任分配给组织内的某个人的责任,企业领导人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框架,并有能力对这种伙伴关系的机会作出反应。
学校和企业对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两个实体都受到学校教育成果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经验,并从他们未来将加入和领导的社会中获得有意义的利益。受访的企业领导人认为他们有共同的责任,并表现出支持学生教育工作的热忱。在本次研究中,接受采访的企业领导人在分享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的经验、技能和个人愿景时,表现得非常活跃和清晰。然而,他们并不希望成为被动的合作伙伴,只是为那些完全由学校设计和执行的举措充当提款机。相反,企业领导人希望成为积极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这包括参与设计和实施他们支持的倡议。与会者从个人的故事中分享了如何确保伙伴关系是有意义的和互利的。
参考文献:
1.Abowitz, K.(2000). Democratic communities and business/education “partnership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Urban Review,32(4),313–337.
2.Berg, B. L.(2009).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Boston, MA: Allyn & Bacon.
3.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02):36-41+68.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M2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