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摘要: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带给自己的利好,缺乏对伟大祖国光荣事迹和光荣人物的了解与缅怀,不能感同身受,导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缺乏敬畏,缺乏认知。尤其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较大,学生从小缺乏管教,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国家大事关注较少,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摩擦之际,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自我判定意识且受网络和各方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偏激的同学认为学英语就是“卖国贼”。因此,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偏远地区;英语教学
1.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1.1英语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何联系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汉语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乍一看,英语教学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及中华文化意识教育联系不大,但实际上他们联系十分紧密。我们作为中国人,随着当今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当然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就在于我们要教学生学好英语,让我国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质的提高,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他们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他们承载着国家向前发展的艰巨任务。只有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在经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公正、公开、正确的向国外传达我国的文化及理念。
1.2偏远农村地区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我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某乡村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这里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文化水平偏低,从爷爷辈到父母辈多以在家及周边务农为生,他们缺乏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对于孩子的学习不是非常重视,且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是嗤之以鼻,认为英语学习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不大。为了改变学生这种浅薄的思想观念,我们通过在课程中加入优秀中国人物事迹的介绍,让他们知道想要做成功人士,想要与外界打交道,学好英语是我们的基础。我国前中国首富马云曾经也是英语教师,他创办的阿里巴巴集团,他手下的员工多是国内外高校毕业的精英且英语非常好,阿里巴巴想要打入国际市场,英语是关键一环。其次,我国一些网球运动员,例如李娜和吴易昺,他们为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是因为他们都聘请了国外的教练,而英语又是教练与运动员沟通的最大障碍,如果你有好的英语,那你将能更好的与教练交流战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当前英语教学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困难
生活于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偏远农村山区的孩子,他们大多数缺乏真真切切的体验机会,他们大多数从出生到上初中都是生活在自己这个村庄的范围内,他们很多都没有能体验到英语对于自己将来传达中华文化与外界交流会有什么帮助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对于学习英语还是积极性不够,他们认为,我以后又不出国或我也不想出国,甚至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在国内生活就行了,我为啥要学好英语。因为缺乏体会英语在宣扬及传播中华文化自信的真实体验,所以尽管老师强调中国越发达,我们越要学好英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1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
提到该概念,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我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赚很多的钱就行了。短暂来看,他们的想法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缺乏长远观或者国际视野。故步自封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国家想要发展得好,首先自己得强大,自己靠什么强大,靠的就是我们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且有国际观,能将中华文化、中国的态度及理念正确的传达给国外的人民,减少彼此之间的偏见。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强大。
2.2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与英语学习之间的看法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前是中国人学英语的时代,现在应该是外国人学汉语的时代,我为啥还要去学英语呢?短暂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长远来看,我们部分学生的眼界还是太狭隘了。中国越发达,我们越要好好的学习英语。毕竟英语目前还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承载着世界人民沟通、贸易等重任,我们想要传达中华文化自信、想要向外界传达中国的各种理念,我们只有具备好的英语素养,具有很强的英语看、读、听、说的能力,才能用国际视野、用国际语言与外界更公正、客观、准确的传达彼此的信息。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句出自兵家《孙子·谋攻篇》中说:“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想要把中华文化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传达给国外,我们必须学好英语,我们才能在传达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误传。中国越发达,我们越要学好英语了解对方,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上继续前行。
4.总结
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想要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我们想要传达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就必须团结,我们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教师教好英语、学生学好英语。这样我们才能用英语更公正、公开、正确的向国际社会传达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理念。同时国际社会才能更容易的敞开心扉接受我们所传达的信念。中国越发达,我们越要学好英语,将来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为中国发声、为中国证名,为中国呐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这是一项操作起来困难很大的工作,但它却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文投集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J].杨劲松.今日民族 .2021,第005期
[2]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A].李其函.2020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