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兴趣观察探索

——从小班班本课程《我的乌龟朋友》谈起

程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12期
开化县华埠中心幼儿园浙江衢州 3243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幼儿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小动物,对动物充满着好奇与兴趣。而乌龟是幼儿园经常饲养的小动物,它性情温和,慢条斯理,缩头缩脑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因此,我就抓住幼儿生活中一个偶发性的关注点,设计一个主题探索活动——乌龟。通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贯穿,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一、注重幼儿兴趣,深挖有效资源

案例:班级植物角里来了几只乌龟朋友,小朋友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围着它兴奋的气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乌龟只要这么点水就够了吗?鱼缸里的水怎么那么满”“乌黾走路很慢的的,我听过它的故事”“你看,它头缩进去了”“这只乌龟头去哪里了”“这两只乌龟的壳和其它的不一样”等等。

分析:教师发现幼儿对乌龟感兴趣,这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幼儿直接的微观环境中,是最近距离的,最感性的,这种课程资源往往有很大的活动生成空间。正如《纲要》中所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实,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幼儿园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二、识别幼儿需要,引发共生智慧

案例一:认识乌龟

先认识一下乌龟吧,乌龟可以分为龟头、龟爪、尾巴、龟壳。

案例二:幼儿围着观察乌龟

幼儿1说:“这是乌龟的头,它的眼睛怎么长在两边的?”她边说边用小手指点着。

幼儿2提出了问题:“乌龟要喝水吗?”

幼儿3说:“小乌龟是宝宝,大乌龟是它的妈妈还是爸爸?”

幼儿4说:“看呀,乌龟要爬出来啦!”这时,桶里的乌龟伸出四只小脚使劲往上爬,想爬出来。“它为什么要爬出来?”

幼儿5说:“老师,乌龟会不会像大老虎一样咬人呀?”

“小乌龟怎么不会动了呢?小乌龟好像睡着了,我好喜欢它呀!”

分析: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和适宜的氛围,让他们尽情的去观察、去探索,去讨论。陶行知先生在具体教学中特别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当幼儿在观察并讨论乌龟时,教师做到细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其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师幼一起在互动中共同生成的智慧、体会着发现的快乐。

三、呼应幼儿需要,联合家庭力量

案例:基于幼儿对乌龟非常感兴趣,幼儿提出了各种问题:乌龟能听到我们说话吗?乌龟嘴里有牙齿吗?乌龟喜欢吃什么?乌龟壳为什么有不同的花纹?乌龟生活在水里还是石头上?我们教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根据幼儿的问题制作一份关于“乌龟我想知道......”的调查表,让幼儿选出其中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的答案,带上你的问题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乌龟我想知道......”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以图文并茂地方式向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发现。

分析:幼儿很快就能进入探索期,探索将带给他们更多的经验。教师的识别与回应孩子的行为,是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进一步支持与提升。教师就孩子对乌龟的好奇,正确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支持家长主动参与到课程实践活动中,从而较好的提升家长对幼儿的整体教育能力,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发展。同时增强了孩子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四、创设自主环境,灵活拓展学习

案例:通过亲近乌龟,了解乌龟。老师我可以摸摸它吗?摸摸小乌龟的壳,硬硬的,像一座房子。摸摸小乌龟的肚子,肚子是白白的,有一点点硬。快看!小乌龟的头和四只脚都伸出来啦!乌龟有一个坚硬的乌龟壳,有一个小脑袋,还可以缩回乌龟壳里的,乌龟有四条腿,还有一个短小的尾巴。接下来,可以开展科学活动《乌龟壳为什么是硬的》来了解乌龟的特点及龟壳的作用;美术活动《给乌龟找些朋友》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画出一只只可爱的小乌龟,还可以让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如黏土、卡纸、蛋糕盘、木珠等制作和创意拼搭小乌龟;体育游戏《乌龟爬爬赛》来感受乌龟,学习乌龟爬,设置障碍物,加入游戏情节,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的快乐;我们与乌龟的自主游戏中,语言区:投放各种类乌龟图片、有关乌龟的故事、儿歌供幼儿认识与阅读;益智区:小乌龟走迷宫;美工区:提供不同的美工材料,给乌龟涂色,粘贴乌龟壳,制作乌龟等;建构区:提供积木供幼儿拼搭乌龟。

分析: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意识动手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生成的活动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幼儿”这一教育观、儿童观的基础上的。《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恰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也能激发起幼儿操作、游戏的兴趣,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小乌龟的习性和特征,也懂得了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与课程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既能扩展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又能有效拓展课程内容,让课程实施过程更具特色。

五、结束语

班本课程内容选择具有随机性,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都可以作为班本课程的内容。班本课程的开展是需要教师多用心去聆听、多用心去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相应的支持。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而小班班本课程《我的乌龟朋友》围绕乌龟展开的班本微课程,让幼儿与乌龟、与大自然更进一步,也让幼儿对大自然多了一份喜爱和好奇,带着这份好奇将不断地激发幼儿思考和再学习,不断建构自己对乌龟的知识结构,生成更多的活动。在自主的环境中,孩子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活动的全过程就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