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整合实践探索

刘运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25期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小学 443415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基本目标的一种综合课程。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的分析与探究时,既要重视对课程知识的传授,又要从多个学科的融合出发,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整合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跨学科;实践

前言

当前,随着跨学科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也应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学科融合是指在认识到学科的差异的同时,不断突破学科的界限,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小学的教学内容更基础、更简单、更全面、更灵活、更具有综合性,基于学科融合的教育背景,小学的学科教学应该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特征,引导学生在对单一科目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其他科目的学习内容。

一、跨学科知识整合视角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改善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固有观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融合的大环境,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改变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固有认识。对学生而言,这门课不算生疏,在过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由于学科融合的概念尚未形成并发展起来,因此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到一些相关的知识,课堂单一而枯燥,如此一来,教室里的气氛就会有些僵化,学生在长时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也会更加地疲倦。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所以,多学科的融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课程知识的多样化、多元化,让课堂更灵动,也能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固有认识,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二)推动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师通过结合学科融合的方式,可以促进整个知识结构的发展。在过去的课程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会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传授。因此,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主要是关于这门课的知识,而在知识结构上,还缺少一些联系。而通过将学科融合的背景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打破学科边界。在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不断地丰富内容、富有人文气息、科学精神,以强化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为了使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自然,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模糊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避免老师强行推入、教授其他学科而引起的厌倦。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一)结合科学探究思想,优化教学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必须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行指导和训练,使其知识面不断扩大。要把科学探究思维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中,首先要优化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进而建构科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与文学知识相整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与法治也需要运用语言或写作表达。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验的探索之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学生要利用道德与法治学语言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才能让后续的实验探究以及交流更有意义。这就牵涉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这一技能也是语文课程所强调的。近年来,各种学术论文竞赛层出不穷,其本质是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小学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们去试着写出一篇科技论文。但是,想要培养出一名小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不只是一个学科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从学生所熟知的语文作文着手,则是值得一试的。

(三)结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等教学方式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多的是抽象化,让一些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原理,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之前,必须根据课程内容来规划教学活动,从而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另外,通过对几何图像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比较不同的几何图像,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从而形成对图形的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长期记住所学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主题活动探究与实践充分结合。《课标》中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相关的内容内化于心,同时要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五)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图形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对公式和文字的接受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每一章中设置了一个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整个数字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导图。教师可以把所有的知识都绘制成一棵树,把每个节点的知识都看成是树的分支,在给学生讲解之前,先向学生解释这些知识的节点在哪里,然后在课堂上引用思维动图,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六)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目前, STEAM教学思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保证其教学质量,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坚持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在成长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则是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初级阶段,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小学德育与法治课堂上,老师要以专题活动为核心,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专题活动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把德育与法治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和法制思维,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凤.基于主题探究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的实施与评价[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187.

[2]王郧军.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00(007):54-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