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剖析

谢林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26期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摘要:《钗头凤》由周易根据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钗头凤·红酥手》作曲而成,是近现代较为著名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其中的文学、音乐与演唱价值都具有探究意义。本文将从该作品的背景、音乐特征、演唱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使自身能够对《钗头凤》这首艺术歌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演唱分析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创作简介

二十世纪初,源于欧洲的“艺术歌曲”传入我国,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音乐家、作曲家开始结合古诗词的审美意蕴及独特形式进行创作,如《大江东去》(作曲家青主所作)等作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正式拉开帷幕。受该创作氛围的影响,作曲家周易(原名周德明)也创作了大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则是其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爱情诗,主要是为了悼念他与前妻唐婉的感情。陆游与唐婉喜婚姻生活幸福甜蜜,但陆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儿女情长恐陆游耽误学业,于是开始阻拦二人,并时常责怪唐婉,在二人结婚第三年之际逼迫陆游休妻,棒打鸳鸯。七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游园余沈园,并偶遇前妻唐婉,感慨万千之下,在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后被唐婉看到,致使她郁郁寡欢,不久便离开人世。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音乐特征

(一)、音乐结构特征。《钗头凤》的曲式结构是单一的一段体曲式,全曲共41个小节。其主调是为升c小调,速度较慢,呈现出柔板和平静的特点,作曲家在创作时以简单的西方和声小调来渲染歌曲的悲伤氛围,虽无复杂的创作技巧,但却能准确的表达出陆游的内心情感,其上阙与下阙共同构成了分节歌的形式,同音旋律使得歌曲的过度更加自然,而结尾部分的叠音设计则使得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增加,这也使得这一古诗词艺术歌曲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主导节拍是2/4拍和3/4拍,这种节拍的选择有助于营造出一种深情而内敛的氛围,与歌曲所表达的爱情主题相得益彰。曲式结构作为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在这首《钗头凤》中得到了精心的安排和展现。虽然全曲只有一段体,但通过丰富的音乐材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歌曲在形式上简洁明了,而在情感上却深沉而富有层次。

(二)、钢琴伴奏织体。《钗头凤》的钢琴伴奏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点,为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增色不少。首先,钢琴伴奏在旋律上与歌曲的主题紧密相扣,呈现出柔和、深情、细腻和婉转的特点。在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独奏通过大段的独白,使用带有上行折返的三连音和五连音,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这种手法不仅奠定了悲凉哀伤的基调,还为演唱者营造出惆怅、无奈、痛心之感。另外,钢琴伴奏在和声与织体上也展现了丰富的变化。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和声性和复调性织体写作,根据不同的词章需要综合使用这两种织体形式。有时以和声为主,将歌曲的旋律根据音乐的需要放在伴奏中,通过变化重复歌曲的旋律或和弦音型来替代旋律;有时则使用复调性织体写作,从不同侧面来塑造音乐形象,丰富和完善音乐的表现力。

(三)、旋律特点。前奏使用钢琴模仿筝的音响,大量使用琶音、三连音,以达到阴暗、柔和的音响效果,用婉转跌宕的旋律表现诗人凄楚、悲愤的心情。第11小节用一个琶音的V和弦弱起进入到主歌旋律部分,增强了哀伤、凄凉的情感;并在第13、17、21、27等小节的弱拍处使用六连音、七连音等,丰富了其旋律色彩。另外旋律线条中运用了下行叹息级进的方式,以及高音声部的经过音,进一步衬托出下行大叹息,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分析

(一)、歌曲咬字归韵的处理。中国古诗词作品讲究声母韵母的结合,只有归好韵,才能在演唱中咬字清晰并且唱出意境。《钗头凤》这首歌曲咬字以哭泣式朗诵为主,即平常所说的“说着唱”,咬字以放松口腔为准则;语气语调为悲伤、幽咽的。咬字归韵可细分为字头字尾,咬字咬的是字头,归韵归的是字尾。咬字时要充分打开内口腔,放松下巴,并且了解每个字的准确着力点,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在唇、齿、舌、牙、喉等处;归韵即归韵母。如“红酥手”的“红”字,其声母为“h”、韵母为“ong”,因此演唱这个字时要牢牢抓住字头,并使其处于高位置,并轻松地归韵到“ong”母音。歌曲的歌词是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咬字归韵需要清晰、准确。演唱者应该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归韵和语调,特别是在表达《钗头凤》这首作品的悲情色彩时,更需要通过咬字来强化情感的表达。同时,也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避免因为咬字过重而影响旋律的流畅性。

(二)、气息的处理。《钗头凤》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稳定而流畅的气息支持。演唱者应该注重呼吸的运用,保持气息的连贯性和顺畅性。在每个乐句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情感转换的关键点,都需要巧妙地调整呼吸,以确保声音的稳定和情感的真实。在演唱《钗头凤》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气息的“流动”,因为其律动的变化影响气息的变化。为保持其旋律的连贯性,在每一句歌词之前都要提前用意识控制住呼吸,如“红酥手、黄滕酒”,在演唱之前进入到正确的呼吸状态,前一句可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说着唱”,气息也是自然的流动,到“黄滕酒”的七连音旋律时,则需要让气息流动起来才能唱出七连音的特点;再如“一怀愁绪,锦书难托”,这句歌词是全曲高潮部分,前弱后强的结构只有将气息控制到极致,才能演唱出其中的韵味,“一怀愁绪”用叹息的感觉唱出其中的忧愁,并且唱完后需要快速呼吸,但要确保不能提气,气息依旧沉在丹田,这样才能用气息将“锦书难托”的“难”字唱出强弱对比、悠扬婉转的感觉。

(三)、歌曲演唱情感的处理

《钗头凤》的情感处理极为细腻和深刻,充分展现了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首先,歌曲通过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精确地传达了词中描绘的悲伤、无奈和惆怅的情感。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然和真实,使听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其次,钢琴伴奏在情感处理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巧妙的和声运用和织体设计,钢琴伴奏为歌曲营造出了一种既深情又内敛的氛围。前奏部分的钢琴独白,以模进的手法缓缓推进,奠定了歌曲悲凉哀伤的基调。而在歌曲的各个部分,钢琴伴奏都紧密贴合旋律,通过细腻的和弦变化,增强了歌曲情感的表达力。

此外,演唱者需要充分运用气息控制、声音共鸣等技巧,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来表达歌曲的情感。演唱开始时,应有意识地控制声音高度,保持在与说话相近的音量上,以与伴奏相契合,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音乐意境。随着歌曲情感的深入发展,演唱者可以通过声音的逐渐加强和音量的逐渐增大来表达出更加强烈的情感。同时,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通过声音的突然减弱和音量的骤降,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震撼人心。

四、总结

《钗头凤》这首歌曲的词曲融合完美,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深刻感人,气韵华美。在艺术歌曲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要充分了解所学艺术歌曲作品的情感特征与作曲家的写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内容。不论是国外的艺术歌曲作品还是中国的艺术歌曲作品都是与诗歌、诗词紧密结合的,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在舞台中演唱时,一位好的演唱者不仅要使得观众听觉上得到满足,在视觉上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够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演唱。在艺术歌曲舞台表演中,我们只有抓住作品的情感特征和多进行舞台实践,才能将艺术歌曲展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冯亘俪.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审美特征与演唱风格[J].美与时代(下),2023,(12):80-85.DOI:10.16129/j.cnki.mysdx.2023.12.025.

[2]魏娜.演唱技巧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基本运用——以《钗头凤》为例[J].戏剧之家,2023,(25):91-93.

[3]周晓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把握及演唱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23.DOI:10.27654/d.cnki.gzgyc.2023.000045.

[4]夏时慧.艺术歌曲中的词韵意蕴表达探微[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5):97-99.

作者简介:谢林莹,女,2000年8月出生,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