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毛尚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28期
浙江省江山市城南中学 324100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了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学习与评价应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各项英语技能。同时,教师应不断监控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因此,探索如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成为英语教师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关键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在英语教育中,听说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听力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获取英语输入的重要渠道,而口语表达则是学生运用英语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核心方式。强化学生的听说技能不仅体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还是提升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关键所在。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应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其强调了学生应成为评价活动的主导者,既是参与者也是设计者和协作者。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精心整合英语听说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环节,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创新理念,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同时以评价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三者之间达到高度的统一和协调,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

具体而言,“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在这一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贯穿始终,成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只有当教学内容与评价内容高度匹配时,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此外,教学评价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参考和依据。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落实和实践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设计英语听说课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原则

1.依据逆向设计原理,构建教学评一致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其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深入探讨了逆向设计的理念和实践方法。逆向设计强调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首先关注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完成学习后应该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在确定了这些预期结果之后,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收集合适的评估证据来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最后,基于这些明确的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教师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这种逆向设计的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首先将实现“听”与“说”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要明确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听说能力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初步的分析、拆解、规划和整合。这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类,以及对教学难点的预测和解决。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确立明确、合理且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规划提供依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困难,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阶段性评价则可以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如此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2.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对师生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上需要展现创新性,而学生则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并积极参与评价流程。这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创新原则不谋而合,共同推动着教育方式的革新。传统教育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已逐渐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被鼓励发挥创造力,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此外,学生还应被鼓励参与到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中,从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为评价标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在自我探索中获得认同与成长。

三、“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建立明确教学目标,指向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的精心设定对于教学流程的优化至关重要,其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还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石。作为初中英语教师,理解并探索教学目标设定的深层意义,是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在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通过本次课程能够获得的具体成就,并多维度考虑以确保目标的全面性。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学习目标,无论是长期的学年目标,还是短期的单元目标。当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时,评价的标准也将随之具体化。教师应根据预设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评估。

例如,以“What's this in English?”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定涵盖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多维度目标。这些目标应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的句型和单词来描述周围的物体,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听力练习、口语对话等,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目标设定有助于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氛围更加积极活跃。

2.注重听说技巧渗透,促进活动开展

在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以及他们对听力材料中语调变化、重音轻音等细节的敏感度。为此,教师可以设定分层次的听力任务。首次聆听时,引导学生聚焦于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而在后续聆听时,则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内容的细节。为提升学生的听力技巧,教师应增加听力练习的频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从而达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书面材料的辅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特别留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他们构建对听力内容的整体把握。

例如,以“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这一主题为例,在听力练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辨析不同类型词汇和短语的指向差异,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和词性差异,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关键性词汇在整段听力材料中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places”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回答与“Where?”相关的问题,这不仅能加深他们的听力理解,也为后续的听力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优化听说教学模式,重视听说融合

在“教—学—评”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利用教师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既定教学目标相契合。在英语课堂上,教学评价将基于明确的标准和框架,旨在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将成为评价的核心,以此驱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会围绕相关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差异化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随着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更直接地洞察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促进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如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集体评价以及一对一的个性化评价。例如,以“What’s your hobby?”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What draws you to this hobby?”或“What advantages does your hobby bring you?”等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兴趣与学科价值,从而深化课堂主题,并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科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

在充足的时间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音频等,为学生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基于学生的实时表现,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从而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实际价值。

4.增强学生评价意识,促进实现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环节不仅涵盖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估,也涉及教师自身的评价与反思。为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深入掌握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巧,将评价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并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和优化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运用教学智慧全面关注学生的表现。这包括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策略运用、思维活跃度以及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指导。除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应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在课前,教师应充分预判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在课后,教师应及时对课堂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种持续的反思与总结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评价流程和反馈机制,提高评价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情况的模拟训练,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问题设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预设一些教学难点和突发状况,并思考如何应对和处理。

5.注重评价导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将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共同置于教学目标的中心,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新标准,其代表了现代课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需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同时,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是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多元化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进展,还要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互评,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为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需要研究探讨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测验、作业等方式外,还可以引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评价标准也应具有多方位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在评价反馈方面,教师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这种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弥补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听说课的教学流程时,应深入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此过程中,需将教学目标视作航标,指导每一项课堂活动的实施。同时,要确保评价机制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助推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聚焦于培养学生深厚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睿.回归教材: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六要素听力教学设计[J].英语学习(教师版):2021(5):21-25.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114-120.

[3]吴晗清,高香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22(02):54-58+66.

[4]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