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知识融合探索

唐梦园 佘碧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4年33期
1.巨口铺镇中心小学 2.巨口铺镇高家坳完全小学

摘要:在当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学和语文作为两个重要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和语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将数学和语文知识进行融合教学,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知识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小学数学学科;融合

前言

语文和数学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综合性质的学科,它是其它学科的基石。在义务教育时期,特别是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育教学中,这两种方式都突出了基本、普及和发展性。新课改强调了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将语文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将语文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探讨了小学数学、语文学科知识的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学科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问题的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技巧、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语文学科知识中,核心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数学和语文都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而语文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通过学习数学和语文,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其次,数学和语文有很多共同点,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图形、公式等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而语文中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数学和语文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数学和语文的学习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语文学科知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应该在学习数学和语文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水平。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知识融合策略

(一)挖掘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倡导“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和“问题生活化”。所以,在数学课上,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征,将课程资源给发掘出来,通过创造情境,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重叠”知识时,指导学生们在答题时添加关联词语“既……又……”。使学生们对重叠的概率有更深的认识,更容易地把教学中的难点给解决掉。再比如说,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自我介绍的话来引入教学:“我的身体很好,身高有178米,体重六十公斤,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做早操,跑步2000厘米,回到家,再喝了500千克的牛奶。”让学生们仔细阅读这句话,找出其中的病句。当学生们听到“找病句”时,原来只存在于语文课上的内容,而如今,它竟然在数学课堂里出现了。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在寻找病句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难题,此时,老师不要着急去解答,而是将话题一引,通过对今天内容的学习,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导入新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的感觉,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二)巧用语文练说法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围绕着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而这正是数学教学可以借鉴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图形的变换》的教学中,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包括了很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所创造出来的漂亮图案。首先,请学生们看一看,说一说每一幅图案都有哪些特点,并说出每一幅图案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提高学生对该课内容的浓厚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教材里,也有不少的文字、数学符号和图形,而且在数学问题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如何才能对题意进行正确的解读呢?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水平,而课堂上的有序叙述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比如《位置》这一知识的教学,由于物体的相对性比较强烈,所以对于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有很高的要求,这时候教师可以把例句列出来:“谁在谁的哪一面;谁的上面有什么,它在什么的下面。”这样一种“说话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或情境设计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的规划、执行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中,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促进数学和语文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涉及到数学和语文的知识点。项目可以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并用语文方式记录解决过程。项目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的执行。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学和语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项目结束后,学生需要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他们可以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果,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和语文知识的理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数学和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没有语文,就无法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课上,除了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点,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多方共赢。而各种学科知识的大整合,最后受益的还是学生。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发掘并运用好它,从而使两门学科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苗苗.实现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6):31-32.

[2]吕惠.关于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6):181-183.

[3]张丽嫦.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的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163.

[4]陈素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文理导航(下旬),2021

[5]张玉涛.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1(14).

[6]杨瑞东.贴近时代加强整合——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探究[J].大观周刊,2013年1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