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

王鹏 张潇 尹秀秀
  
体育时空
2022年13期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市茌平区韩屯镇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7-174-02

摘  要  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为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主要场所,高质量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体教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学校体育工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创新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强化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参与性强的青少年趣味体育赛事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体教融合  青少年  体质健康发展

一、体教融合相关政策颁布的重要意义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等指导意见,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意见》的颁布将原有的“体教结合”理念升级为“体教融合”理念,一方面强化了体育与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力推动了体育和教育在共同理念、目的、作用、价值等方面的深度契合,另一方面也重点强调了学校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及价值。自《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颁布后,我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适应地方体教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各地区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改革进程,尤其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现状分析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长久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以“青少年体质”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自2011年至2021年,青少年体质相关方向的中文核心论文近400余篇。由此可见,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研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查阅文献,多数文献资料是通过问卷调查、小范围内的数据收集、跟踪等方法来获取相关数据,已有成果多集中于对某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方面。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及评价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握和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直接途径,通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可以直观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现状。根据2021年9月教育部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数据显示,新一轮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相对于往次测试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6岁至22岁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已达到23.8%,体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增长趋势,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了一定提升和改善。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前青少年体质优良率较高的地区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偏远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仍应得到重视,同时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三、学校体育发展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各地区结合本地情况颁布的体教融合相关政策,都有效推进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进程,同时切实有效地加强了体育与教育两者在价值、功能上的契合,促进和保障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例如校园足球活动等开展建设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体育发展及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如应试体育现象导致的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下降、学校体育训练与赛事参与性不强等问题仍需得到关注。

(一)应试体育相关问题

目前,伴随着各类体教融合及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政策的实施,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日渐丰富,对于学生健康发展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当前,部分学校布置了家庭体育作业,开展了课余体育专项训练等,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运动量,但是真正能否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仍存一定问题。如有家长反应“升学考试应试体育现象严重”“过程性考核导向性弱”“体育考试内容供给量不足”等问题,对青少年养成良锻炼习惯产生一定阻碍作用。同时,当前部分学校针对应试体育采用的突击训练、高强度训练等方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同,对运动量的适应程度也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锻炼兴趣是因,增强身体素质是果。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一个台阶。因此,如何抵制“应试体育”思维,纠正部分学校及体育培训机构的体育应试化行为,是当前应重点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相关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主要场所,儿童青少年能够经常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当前,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重点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兴趣,促使其养成锻炼习惯,而参与体育竞赛一方面可以有效检验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赛事本身即是撬动青少年体育普及的杠杆,同时也是普通学校、竞技体育、社会俱乐部彼此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生体育联赛的举办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各类学校体育赛事的主要组成仍为竞技性赛事,因此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其中,而具有普适性、普及性的趣味体育赛事的开展仍有待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完善和建立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学校体育趣味赛事体系等需得到重点关注。

(三)学训矛盾相关问题

体教融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学训矛盾,如竞技体校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与训练矛盾、体育人才培养与体校学生学业发展出路问题,以及普通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等问题。一方面,在我国普通中小学阶段开展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训练工作中,大多数的小学低年级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支持性较高,然而情况一到了高年级,当学生要参加各类升学考试时,很大一部分的家长都选择了将孩子的体育锻炼或培训降到次要位置,从而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专业竞技体校中,体校学生的选拔与成材竞争激烈,而这一类学生的学业水平竞争力不足,因而如何提升这类学生的文化素养,急需得到解决。同时对未能得到进一步选拔的体校学生,如何顺利转化为普通学校体育储备人才,从而间接提高一所学校的学生体育能力水平,解决体校学生学业发展问题,打通训练升学就业路,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实际路径探索

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亟待变革。对于当下学校体育教学,应围绕让学生“乐学和乐动”理念开展具体实施工作。如在布置家庭体育作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体育家庭作业布置量和训练强度如何确定应遵循科学方法,如果是硬性要求,是否会得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要避免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体力活动,在布置体育作业或训练时应具备针对性,同时适应大部分同学对于体育活动的情感需要。二是应持续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一线体育教师认识体教融合的深刻意义价值及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及素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需要教师的课上教和学生的课下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做更多工作。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展运动技能的示范及传授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将正确的动作和理念以及运动项目传递的体育精神授予学生。三是课余训练与竞赛方式亟待改变。考试和竞赛是相辅相成,体育考试具有强制特征,而体育竞赛更多的是需要吸引学生参与。如何办好学校体育竞赛,且在保证竞赛水平及观赏性的同时,增加具有普适性的、广泛参与性的趣味竞赛,就应将训练与竞赛落到实处,从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及需求层面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兴趣为主,全方位普及具有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同时改革体育竞赛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参与竞赛兴趣,以全体学生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为第一目标和目的,逐层逐级设置学校体育竞赛难度。

五、结语

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带来有力指引,体教融合强化了学校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功能及价值,促进了体育与教育的密切融合。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学校是学生参与锻炼获取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知识,接受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体教融合的工作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层面,要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密切关系,要以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体质提升链条中间核心,联络家庭和社会两端,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的正循环,并通过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建立参与性高的学校趣味体育联赛体系等来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并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

★通讯作者:张潇(1988-),女,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课题编号: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NDZD2022036);羡林学者培育工程。

参考文献:

[1]党航.基于“体教融合”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发展分析[J].田径,2022(06):6-8.

[2]彭响,胡科,刘如.学校深化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身体素养培育的理论阐释与实践逻辑[J].体育学刊,2022,29(03):89-95.

[3]欧阳井凤,邢金明.共生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现实审视及路径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22(05):89-95.

[4]肖子高,谢其安,何龙.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2):147-1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