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模式浅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10-104-02
摘 要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侧重于结果导向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是高校实现全面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并未能真正承载素质教育的重担。基于此,本文基于OBE理念深入探索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团体操课外活动一体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在对现有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与内容弊端的基础上构建出以体育课堂教学与团体操表演融合为特点的、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需求的、较为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以期实现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OBE 体育课堂 团体操 一体化 考核模式
高校体育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积极坚韧的生活态度。OBE理念注重以学生的中心,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在OBE理念指导下,可以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团体操排练、比赛相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为大学生搭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团体操学习的一体化构建,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实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同时,这种课堂教学与课外团体操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模式,因为其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所以也就成为了满足社会对全面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现如今,我国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理论成绩,二是技术动作成绩,三是平时成绩。其中,理论成绩通常采取笔试形式,试题范围较为宽泛,但是客观题较多而主观题较少,理论与实践脱节,容易出现学生死记硬背和抄袭等现象,并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技术动作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体育项目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个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和详尽的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导致学生考前突击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基本教学能力的评价和体育锻炼意识习惯的养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多数高校体育课程实际教学考核形式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考核而非是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考核;二是多数高校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动作技术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化,主要是通过测验、比赛等进行,最终成绩的认定也是以既定的考评标准来加以评判,这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引导,让他们更注重于自身动作技术的达标而非是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由此也就无法实现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三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所学专业必备的素质能力,更是要具备诸如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而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并没有对这些能力的考核评价内容,这就很不利于高校学生此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
二、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一)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OBE理念,师生需要对彼此进行定期评价,并且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是要围绕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一是要确定考核模式的体系模块,确定恰当的考核方式;二是要确定考核内容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匹配;三是要对每一项考核内容的评分标准进行说明。
(二)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的构建
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在原有动作技术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和日常考勤基础上融入课堂表现评价、课堂测试、课后自主学习、课外团体操比赛等模块的评价,同时将各个模块进行权重赋值,通过模块加权得到最终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考核成绩,是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制定一体化考核体系的方法为:第一学期,将学生体育课堂表现、课后自主锻炼、体质健康测试、考勤情况、MOOC体育理论学习、期末动作技术考核、各级比赛成绩等,按照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第二学期,融入团体操课外训练、比赛内容,对学生参加情况、体质健康测试、参与比赛情况等,按照权重比例进行考核评价。在考核方法上,应当更为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参与意识态度、技能掌握情况和比赛成绩等的定性与定量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结合起来,构建出课堂教学与团体操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水平的综合性评价,或者是搭建体育课堂与团体操相融合的网络信息平台,对各项体育运动与团体操相结合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专栏展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下载观看,并且提供在线体育知识测试模块,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所学的体育知识进行复习。
(三)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体系实践策略
第一,要强化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机制。高校要根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团体操训练一体化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切合实际的赋值;建立健全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四方质量监控机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教学与团体操一体化体系,积极推进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与团体操一体化闭环的形成,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要求。
第二,高校要不断地改进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的考核体系,不断提升该体系的效度,让教师能够通过这个考核模式体系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进行下一步教学计划的调整,由此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的考核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把握,有助于高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高校应当多样化考核评价内容,致力于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效果的不断提升。比如,将田径项目和团体操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对一体化考核体系进行多样化设计,并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学生评价数据库,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习训练的情况。在考核的方法上,主要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如笔试、达标考核、运动比赛等,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团体操比赛“教学与竞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考核模式。
第四,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拓展教学面,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对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将课本的知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团体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兴趣,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和多样化的教学考核评价。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思想已然不适应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脱节,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再“重理论,轻实践”,或是不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而是要积极利用教学辅助设备,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和促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体育学习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更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第五,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团体操训练比赛等提升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并且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对体育课堂与团体操一体化教学考核的认知,最终逐渐实现素质教育和形体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动作技能的实践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分组、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师资力量较大的高校,还可以采用分项目教学法,即由一名体育教师总的负责体育项目和团体操相结合的教学指导规划和最终的考核工作,其他组内体育教师根据自身项目专长,实现某个体育项目与团体操的融合,如“田径+团体操”“太极拳+团体操”等,这样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六,应将体育课堂教学和团体操一体化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并通过各种活动来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利用一体化考核评价实现自身全面能力的提升,深度发掘出体育课堂和团体操一体化教学考核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建构,注重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结果为导向,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体育知识结构,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热情的同时促进他们各项素质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课程考核体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的体系,目的在于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和提升教学质量。现下,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考核评价内容形式单一,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体育课堂与团体操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充分体现出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多样化、一体化的特征,对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养和团队协作等能力效果显著。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20年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课堂+团体操”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2020XJJGYB22)。
参考文献:
[1]刘占鲁,冯嘉诚,龚建林.基于OBE理念的“大体育”教学体系研究[J].学校体育研究,2020(03):122-125.
[2]周莅.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太极拳+团体操”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176-179.
[3]程欣泉,朱海雪.OBE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教学评量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