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智慧教室建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研究

王玉凤
  
体育时空
2023年14期
宁波财经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7-064-02

摘  要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领域逐渐应用人工智能等智慧教育技术,将教学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创新。而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其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智能化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参与度。本文通过构建智慧教室,采用认知多模态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推荐策略,探索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互动式教学实践,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智慧教育技术  健美操  互动式教学  多模态  个性化推荐

一、引言

体育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环节中,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的单调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已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所在。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的发展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代表的智慧教育技术逐渐进入高校教育领域,创新了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智慧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优化了教育过程,提升了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和效率,极大丰富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和工具。建构智慧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和交互式参与,进而促进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1]。

健美操作为一项极富性别差异特点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广受欢迎,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然而,健美操的动作难度大、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等,都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以智慧教室技术为支撑,探讨如何应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构建健美操互动式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个性化,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互动式教学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智慧教室教学建构路径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根据健美操俱乐部特点,参考现有理论和研究,探索构建以互动式教学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智慧教室。

1.创建体育教学情境感知系统模型。利用智慧教室技术展开学生体育行为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建立体育教学情境感知系统模型,通过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情境感知,将学生体育行为转化为符合习惯性学习结构的学习资源,以便提供教师针对学生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推荐。

2.建设AI体育辅助教学系统。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以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智慧教室赋能,构建AI体育辅助教学系统,实现AI辅助教学功能的实现,包括体育教学资源呈现和学生学习资源获取的情境感知[2]。

3.探索智能化教师与AI功能辅助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教学环境下智能化教师与AI功能辅助之间的关系,评估教师和AI教学辅助功能的优缺点,为培养智能化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支持。特别针对AI教学辅助功能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AI教学辅助功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上的作用。

4.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探索有效实现AI教学辅助功能教师、学生高效教学的方法,构建推动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将AI教学辅助功能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进而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师如何进行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模态建设和学生如何接受、加工、内化学习资源的有效途径进行想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建立更加高效互动的学习模式。

5.实现教学内容推荐的个性化。考虑因材施教,探索如何实现教学内容推荐的个性化,包括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推荐适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同时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使其能够自己发现和使用学习材料,探索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模式[3]。

三、基于智慧教室建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在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协调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一条龙式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受到观察者的角色限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在智慧教室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比如教学信息投票、在线答题、虚拟场景展示等,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互动,参与度和积极性自然也得到提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氛围和合作意识[4]。

2.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智慧教室中,通过智能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手段,加速教学资源的传播和管理,减少教师和学生的不必要时间浪费,这样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和管理学生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教育的健美操项目开展互动式教学探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需求,采用个性化推荐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健美操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类型的教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运动技巧,增加身体灵活性及协调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享受运动带来的欢乐与健康。

4.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协调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智慧教室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健美操的技巧和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健美操的实践中更好地调动自身的认知素养,以快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5]。

四、高校体育教学智慧教室的几个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1.如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智慧教室的高级功能。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需要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高级功能,以满足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果。第一,数据分析功能。在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运动能力,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善方案。通过学习情况和运动能力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第二,云端存储功能。在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需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云端存储功能,以便教务处、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生的课堂传输和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同时可以在云端进行一些互动性互动(如直播、弹幕互动、直播问答等)提高教学实效。第三,智能技术互动功能。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应该实现智能技术互动功能,能够使用AR/VR、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AR/VR等高新技术,进行虚拟场景和体育氛围的呈现,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

2.如何实现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认知多模态化,进而有效构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高效互动。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多模态化要求,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体育计划,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第一,多媒体资源呈现。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呈现,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资源形式,比如视频、音频、图片、可视化等内容的呈现,可以更直观地传达教学知识和理论,同时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互动性。第二,课程互动性设计。针对不同课程的设计,采用不同的互动形式。学习体育知识需要强调实践与观察,因此,可以结合实践科学地设计学习内容,增加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形成有机的体育类课程。第三,跨学科结合设计。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可以将其他领域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多样性。通过跨学科的结合设计,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加强知识的互通、增加新思维、增强学生对体育科技的理解,达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高效互动。

3.如何实现体育教学内容推荐的个性化。个性化推荐需要在多方面进行考虑,即教师、学生和系统三方面。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推荐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个人兴趣以及学习特点,提供相应的课程和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差异化要求。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推荐。第三,系统方面。在智慧教室建构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个人兴趣和学习特点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推荐。

五、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智慧教室的高级功能、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认知多模态化和构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推荐策略。通过智慧教室构建互动式教学环境,实现了多模态教学和个性化推荐教学,极大提高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效果。但是,在智慧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路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才能够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更多实质性贡献。因此,在实际应用和推广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形式、教学内容和教育质量等多方面的综合力度,进一步推进智慧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创新。

★基金项目来源:宁波财经学院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慧空间下高校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研究——以健美操俱乐部为例》项目编号:22xwkyb49。

参考文献:

[1]邱佳玉,张文佳,卢天凤.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体育教育转型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04):105-110.

[2]蓝开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4(02):94-98.

[3]李康康,赵鑫硕,陈琳.我国智慧教室的现状及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7):25-30.

[4]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1):81-91.

[5]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2):22-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