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短视频时代体育文化传播机遇与发展策略研究

原梦雪
  
体育时空
2023年4期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摘  要  随着5G技术的成熟,短视频的快速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逐渐丰富了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在短视频的影响下体育文化传播的机遇与发展策略。主要结论:短视频时代为体育文化在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以及增强民众体育文化自信等方面提供了机遇;但由于短视频还存在门槛低、视频内容质量差、娱乐化倾向严重、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抑制了体育文化的传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短视频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路径;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明星的引领作用,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短视频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规范用户的使用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短视频  体育文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2-060-02

一、前言

短视频是指时长在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是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视频形式。短视频的快速兴起与其自身快速便捷、内容丰富、双向互动的功能密不可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9.86亿[1]。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短视频已经成为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当前,体育文化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一般我们对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人类社会体育的观念、知识和制度的复合体。价值观是体育文化的灵魂,知识是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是其支撑[2]。此外,体育本身也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因此弘扬体育文化需要依托传播媒介进行文化传播。短视频作为备受受民众喜爱的传播形态,为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平台。然而,短视频在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短视频时代为背景,探寻在此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短视频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短视频在大众的生活应用中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5G用户规模迅速扩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3亿元,并且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3]。目前,抖音在大众最长使用的短视频应用中排名第一,而快手和哔哩哔哩分别排名第二、第三。“无视频不传播”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潮流的文化传播方式,短视频也毋庸置疑将成为最具传播力的平台。

(一)契机:短视频的信息传递功能拓宽了体育文化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短视频获取新的新闻资讯。短视频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以印刷为主的纸质传播方式以及电视和广播等具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短视频的兴起不仅拓宽了体育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还增加了体育文化传播的速度。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10月12日在成都发布《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短视频已成为用户“杀”时间的利器。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以人均单日11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讯[4]。在多内容的推送下,短视频用户可以高频次的刷到与体育有关的视频,了解自己未曾接触过的体育项目。

(二)基础:短视频传播内容的生活化扩大了体育文化受众群体

短视频的使用用户没有年龄、性别、地区以及收入的限制,通过几秒至几分钟的短片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可以观看同样的内容。相较于以往传统的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传播方式,使用短视频的用户性别比例均衡,并且短视频的用户呈现年轻化、消费潜力大等特点。一方面,通过在短视频中观看他人的运动短片,吸引更多的人进行体育消费,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亲身体会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在用户最常使用的短视频应用抖音中,运动员入驻数量同比增长56%,许多拥有众多粉丝的体育明星正在通过抖音记录自己的生活、在线传递体育精神。对于运动员来说,通过短视频也可以让大众了解到运动员除严肃的训练和比赛活动之外的另一面。

(三)价值:优质短视频内容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延续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各国间的体育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也被赋予了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发掘和整理出了1000余项传统体育活动,其中有700余项来源于55个少数民族。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既需要保护,也需要传承。短视频的出现,使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几分钟的小视频将这些传统项目展示给大众,从而吸引人们对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以达到延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并且,海外版短视频应用在国外也十分流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通过短视频软件向国外的用户展现,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了世界,增强大众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的自信。

三、短视频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挑战

(一)传播主体无门槛限制,视频内容质量低下

由于短视频以传播主体多元化为特点,且视频创作方式简单,导致短视频无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布视频内容。一些人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而进行虚假传播,造成传播内容缺乏真实性和原创性,出现对视频内容添油加醋随意捏造事实以及随意搬运别人的原创视频的侵权行为。这种行为降低了受传播者对短视频内容的信任,并且随意搬运别人的视频、对原创视频进行二次加工,使得用户在反复刷到同样的视频内容后失去对体育文化的兴趣。这些良莠不齐的内容使得短视频平台逐渐处于道德和法律的边缘,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缺位无疑会降低体育文化的传播力。

(二)娱乐性倾向严重,忽略体育文化深层次内涵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体育文化打破了官方媒体的单一舆论通道,短视频内容更倾向于娱乐性、趣味性,用户在成千上万条新闻视频中,在两三分钟的视频过后仅对视频标题有一些粗略的浏览印象[5]。由于短视频时长的限制,短视频内容通常缺乏全面的细节,短视频用户在没有掌握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认知的偏差。在这样的趣味性、碎片化特点之下,造成短视频对体育文化的挖掘仅仅停留在最表面、最浅层次的含义,受传播者也从不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思考其深层内涵。短视频导致文化的严肃性缺失,并且使人们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最后只剩下肤浅的表皮。

(三)盲目追求商业利益,降低了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短视频是一个具有商业属性的平台,但当短视频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平台时应该强调其社会公共性内容。短视频迅速发展以后,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从中获利。这使得不少短视频主体背弃了最初的传播体育文化的目的,转头去追求从中谋取更高的商业利益。一些短视频主体甚至包括体育明星或网红为了赚钱拍摄短视频、开直播销售某些运动项目课程和运动装备,夸大营销其功能价值。受传播者受到这些功能的吸引,进行盲目跟练、盲目购买,结果预期效果与宣传效果截然不同。在过度追求利益化性质下创作的短视频,其内容无疑是缺乏社会价值的,这样的现象使得短视频既失去了短视频用户对短视频体育文化内容的信任,同时短视频这种不良风气也大大降低了体育文化其自身的影响力。

四、短视频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强化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

短视频平台需要增加后台人员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力度,对低俗、低质量的视频内容进行筛选、剔除,提高短视频用户的使用感,并且提升短视频的质量需要平台和视频主体双方都将传播优质的体育文化作为目的。除此之外,短视频的有效管理,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频出重拳,加大对平台自身的内容审核和安全管控;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立法,创新治理理念,出台制度举措,有效防控短视频产业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性”[6]。只有当短视频处于健康有序发展下,才能发挥体育文化最大的传播力,吸引更多人了解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文化自信。

(二)增强对短视频的引导,输出优质传统体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不仅可以增加传统体育文化的曝光展示度,还可以使传统体育文化在适应这种新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中,实现改革和创新。因此,短视频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强调视频内容的“精”。对于短视频的正确引导,不仅要求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更需要政府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力,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传播主体进行培训和激励,从而创作出更加优质、有深度内涵的体育文化作品,提升短视频输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短视频主体也应提升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将传播优秀的体育文化作为创作核心,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价值,通过短视频内容唤起社会大众对的文化自信。

(三)加强短视频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短视频的社会价值

短视频的社交娱乐功能,使其成为青少年日渐依赖的娱乐方式,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成为普遍现象,为了防止青少年主体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在无形中受到冲击,因此需要加强对短视频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充分发挥短视频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体育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引领、榜样作用。体育明星也应该规范自身行为,充分发挥良好的社会形象,引领更多的大众感受到中国体育文化的魅力,积极宣扬诸如女排精神的体育文化,发挥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从而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同时,短视频平台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和监管责任,防止短视频内容进一步娱乐化和低俗化。

五、结语

短视频作为当前时代潮流下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介,应充分发挥其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载体功能,将自身打造成为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新工具。与此同时,短视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任重道远,需探索更加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来展现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让体育文化借助短视频这个新媒体传播渠道,更好地传递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

[2]任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04):3-11.

[3]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洞察报告[R].2020.

[4]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R].2020.

[5]董青,洪艳.新媒体时代体育传播的文化批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2-16.

[6]陈甦,刘小妹.以法律规制和引领“短视频”长效发展[J].人民论坛,2020(04):92-9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