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义务教育课标视域下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以“破解绳速密码”为例

干懿洁
  
体育时空
2023年22期
上海市奉贤区汇贤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11-111-02

摘    要  《义务教育课标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融合多学科的知识解决体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基于“破解运动的‘密码’”这一主题,选取跳绳项目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期对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实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标  体育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练习,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体育学科利用综合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部分。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课改命题,如何理解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设计和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亟需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什么是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问题出发,以“破解绳速密码”一课为例,尝试探索义务教育课标视域下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什么是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

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因此,体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体育学科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虽然没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给出明确定义,但从课标中给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和案例来看,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以体育学科学习内容为载体和手段,通过学习主题,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在参与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体育运动技能指导时,如鱼跃前滚翻,可以运用物理学科“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指导学生结合蹦床进行蹬地跃起练习;在定向越野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绘制地图、识别地图,寻找定点标志。为了拓展学生对知识的多维感受,增强学生体会体育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寻找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相关联的核心内容,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品味生活。如在足球世界杯期间,可以设计以“品味足球世界杯”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精彩进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角球、任意球、边线球、点球等足球专业知识;以欣赏足球世界杯主题曲为抓手,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乐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世界杯各足球队队服为观察点,组织足球队队服设计大赛,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心中最酷的队服模样。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给予学生情境体验,将足球运动、音乐欣赏和美术设计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足球运动的快乐,提升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设计和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所学内容的联系,融合多学科的知识解决体育教学的关键问题。《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供了五大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案例,本研究基于“破解运动的‘密码’”这一主题,选取跳绳项目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一)提炼主题、凸显特色

主题是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石,主题的选择既要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真实性问题的解决。

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破解运动的“密码”,明确提出让学生结合多学科相关知识,在运动技能学练中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通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了解运动的科学属性,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围绕跳绳项目的特点和育人价值,提炼出“破解绳速密码”为本次研讨课的主题,在跳绳学练中融合物理、音乐、数学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如何提升快速跳能力的问题。

(二)制定目标、关注融合

在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时,可以细化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养维度,加强跨学科学科间的联系,梳理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点,为后续的活动设计框架指引方向。具体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积极思考,依据与速度跳相关的学科知识,将运动能力目标设置为:了解跳绳技术中的物理原理,围绕跳绳技术中的手腕摇绳、身体前倾的动作,运用物理杠杆知识,认识以肩关节为轴与以腕关节为轴摇绳之间的区别,并结合音乐节拍和节奏,掌握速度跳绳的正确方法。健康行为目标设置为:积极参与速度跳绳练习,适应不同练习环境,并学会制定锻炼计划,逐步形成速度跳绳的锻炼意识和习惯。体育品德目标设置为:在小组学练过程中与同伴积极合作交流,敢于挑战,发展深度思维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器材收纳,培养劳动习惯与责任感。

(三)巧跨学科、整体设计

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及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即问题链。在“破解绳速密码”一课中(图1),结合跳绳项目特点和技术动作要求,可以将关键问题设计为“如何提升快速跳能力?”为了解决关键问题,设计几下三个环节问题:如何省力?如何控速?如何加速?在环节问题一的探究过程中,组织学生体验手臂张开摇绳和手臂夹臂摇绳的两种练习,让学生分析哪种动作更省力?运用物理杠杆知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想要省力,阻力臂必须变短,因此,大臂夹紧,手腕摇绳,缩短阻力臂,摇绳会更省力。在环节问题二的探究过程中,组织学生借助音乐节奏体验如何控速,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控制摇绳的速度。在环节问题三的探究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世界记录保持者的跳绳动作并学习如何加速?运用数学学科知识中的半径与周长的关系,相同时间内,半径短,速度快,让学生明确加速跳绳时手臂夹紧、身体前倾的重要性。

通过激活旧知,激发新知,以问题导向的形式创设学生合作探究情境,在培育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点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发挥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

(四)巧设评价、关联知识

有学习必然有反馈,有反馈必然有评价。本课评价维度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设计相对应的评价观测点,体现跨学科知识融合,并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展开评价(表1)。

然而,上述案例仅仅只是在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中的一次尝试,仍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挖掘,尤其在评价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应聚焦“素养”,关注“融合”,尝试建构多维多元的体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框架。

三、结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虽提供了五个主题学习案例,但仅仅属于范式,要想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还需体育教师转变理念、深入研究、丰富实践,并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体育实践的真问题,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4]于素梅.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体育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