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12-089-02
摘 要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集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为一体的球类运动,它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本文对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发展的对策,以期对高校乒乓球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文化 高校 意义 对策
一、高校乒乓球文化的涵义
高校乒乓球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下,人们在从事乒乓球运动或观赏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培育自身正确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涵养,它是围绕乒乓球运动而产生的行为、精神、制度与物质的总和。
二、高校乒乓球文化的意义
(一)高校乒乓球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乒乓球运动能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先进的体育文化能够指导高校竞技运动有效开展,举办各种竞技体育活动,准确定位校园竞技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营造团结合作、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当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高校乒乓球文化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建设美好和谐的校园
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的判断能力、交际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发展校园乒乓球文化可以加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大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建设良好的乒乓球文化可以有助于激发全校学生积极投身到运动的热情,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校园乒乓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和谐美好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缓解学习压力
乒乓球是一种益智性、安全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校园乒乓球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可以有效锻炼身体的敏捷性、柔韧性和协调性,拥有更健康强健的体格,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时间静坐学习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与此同时,乒乓球运动有较强的竞争性,学生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暂时忘却各种烦恼,还能释放压力,发泄心中的各种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高校乒乓球文化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参加不同形式、规模的乒乓球竞赛运动,对其身心发展有很大帮助。而积极参加各种竞技比赛,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及社会适应的能力,对大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有很大帮助。
(五)乒乓球文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文化同产业相结合在逐步增强,文化产业已经成了各个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乒乓球文化同样在我国经济社会之中具有较强的产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乒乓球文化的建设若能够同学校的建设融合为一个整体,能够极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认知度,提升大学生在企业之中的就业竞争力,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发展高校乒乓球文化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乒乓球文化的发展
合理完善的乒乓球制度文化是校园乒乓球文化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也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高校在积极开展乒乓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相关制度文化的建设。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建立长期的、完善的乒乓球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乒乓球教学工作以及各项活动的有序与高效进行,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全校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激情。因此,在以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为导向的背景下,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长期的、健全的乒乓球制度。与此同时,各地高校应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适当地调整相关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有关制度。要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让一切与乒乓球有关的运动有序开展,从而规范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此外,各高校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以及学校有关组织部门积极参与乒乓球的制度建设,有效发挥其创新精神与带头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比如以校际之间的乒乓球比赛为载体借鉴优秀的乒乓球文化建设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制定符合校情的发展道路,为建设和发展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推广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进而推广到体育文化发展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乒乓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乒乓球文化活动中去。基于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乒乓球运动所带来的审美价值。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此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和先进的育人理念,注重大学生技能和品格的培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充分发挥校园乒乓球社团组织的作用,将乒乓球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要把乒乓球课程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投入到乒乓球活动中。
(三)科学合理性策略
各高校在进行乒乓球文化建设时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逐步形成乒乓球文化的良好氛围。乒乓球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方面的科学规律:一是各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发展规律;二是文化形成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各高校在建设乒乓球文化的过程中切忌抱有一蹴而就的心态,这违背科学的规律,进而会使乒乓球文化建设偏离预定目标。在乒乓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乒乓球教学理论、乒乓球训练、比赛形式的创新,进而增强乒乓球运动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扩大乒乓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四、结语
高校乒乓球文化氛围的发展是在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在大学生人生的特殊阶段,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而开展一个长期的、有效的、具有传承性、延续性的过程,它是围绕乒乓球运动所构建的一个系统性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高校乒乓球相关制度、高校乒乓球行为、高校学生的乒乓球心态等方面的建设创新工作,才能使乒乓球的健身功能、学习功能、启智功能、娱乐功能在熏染濡化、压力缓解、凝聚、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归根结底,高校乒乓球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长期复杂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贾佳,山欣汝,雷皓.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构建对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2,21(04):123-125.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孙虹.论我国乒乓球运动文化特征与传承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2):119+122.
[4]唐赵平,杨叶红.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构和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5):17-20.
[5]张仕德.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乒乓球文化氛围的构建[J].体育风尚,2021(0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