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羽毛球大单元“学练赛”一体的教学研究

谭伟锋
  
体育时空
2024年5期
东莞市常平镇振兴中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03-168-02

摘   要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初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逐渐重视起。为了提高初中羽毛球课程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大单元下的“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的纲要。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羽毛球知识、改善训练方式、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并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通过将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与羽毛球的技能教学紧密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羽毛球教学  “学练赛”一体化  策略探讨

就目前的课程教学发展来看,某些地区的初中羽毛球课程教学仍存在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着脱节的课程现象,两者并未有效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因此,在传统的羽毛球课堂教学中,在技术的练习以及体能锻炼等环节缺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的深入培养。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方面的成长,教师应有效运用“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来推动初中羽毛球课程教学的教学结构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实现体育教学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为学生在掌握羽毛球技能方面提供更大的推力。在这样的教育改革影响下,教师便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羽毛球技能和体育综合素养的初中学生。

一、学: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

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有关羽毛球方面的运动技巧,那么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羽毛球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项具有高强度训练性质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要求学生自身拥有优秀的身体素质以及反应能力,更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掌握一系列复杂的技巧与策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去深入地剖析羽毛球运动的核心技能。除去传统课程教学方面的握拍方法以及步伐移动击球技巧等基础技能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主要是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些比赛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羽毛球战术的运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心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镇定和专注,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时的羽毛球实战表现。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性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学生的训练计划。通过在课程上的数据收集与探索学生的运动数据来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确保自己的训练内容以及有针对地强化薄弱环节。除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外,教师还应多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传授,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克服困难的乐趣,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他们能够自主解决一些羽毛球方面的简单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关于“运动与团队”合作主题的教学课程。在本节课程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手高远球的这一动作的学习,还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课堂的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寻找好相对应的教学器材和场地,并大概制定一个课程教学计划,为课堂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做足准备。实际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多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学习的热情。随后,教师便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示范和精彩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正手高远球的基本技巧以及方法。在学生了解完这一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个学生是擅长这项技术的,其他学生则是分配给那些需要提高的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技术知识的把握更上一层楼,教师可以在实践练习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来加强学生对于正手高远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练:实践技能的分层训练

在练习环节的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分层训练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不去大量训练,那么便无法将知识内容设计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分层训练的方式。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满足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的课程标准,其本身更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具个性化、精细化地去引导学生来掌握学习知识内容。具体一点来讲,分层训练的理论基础其根本在于个性化教学。因为,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个体,拥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潜在的体育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分层训练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主要包括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动作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训练内容和方式。在基础的分层训练框架构建之后,教师应将目光放在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实际课堂中的心理特点的表现来更好地把握学生本身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教师针对班级内的一些初学者可以采用“分解-综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逐步、逐点地掌握击球动作的要领。而对于班级内一些中高水准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从认知冲突入手,增强对于这类学生的反思训练,促进这类学生的技能更深层次地发展。除去上面所提到的这两点,分层训练教师也可以融入一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以确保其所涉猎的方面更加完全,主要是生理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与一些心理学等学科密切关联。

例如,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针对学生的初级层次的学习上,教师应多注重学生基础方面的知识,不要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简单的技术细节,更要强调让学生认识羽毛球运动的正确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练习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握拍方法以及基本的步伐移动,并通过一些反复的练习和错误的纠正来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羽毛球的基础水平。同时,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渲染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实践的热情。而对于中级层次的课程教学,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增强学生的战术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羽毛球战术练习和组合混打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到比赛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一些羽毛球运动上存在的问题而寻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而在高阶层次的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对抗赛和模拟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去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学生通过与其他班级高水平的选手对抗,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三、赛:竞技能力的实战应用

学生的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其内心向往更宏大的舞台。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实战能力的培养上下足功夫,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的过程中应通过一些实景的布置或营造紧张的比赛氛围来创造一些真实、逼真的实战场景。教师可以运用操场或室内比赛场地,根据实际的羽毛球比赛场地进行布置,主要是设置比赛场地的标准尺寸,使用正式比赛所需要用到的设备这些方面。在真实的模拟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或者呐喊声等手段来营造比赛的紧张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在比赛的开始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详细介绍有关比赛规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比赛流程以及裁判的实际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相关视频,为学生普及比赛的基础规则,确保学生能够对比赛的一些细节之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规则的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比赛规则的理解和深层次的记忆。除去以上所讲,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模拟比赛中的实际心理变化,并给予鼓励和引导。在实践比赛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紧张的压力或者情绪,教师应对此给予重视。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在实际比赛时能够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羽毛球比拼大赛。在赛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来共同探讨规则的制定以及评分的具体标准,并进行小组的组队。而在比赛中,学生将会面临一系列更具艰难的运动问题,比如,羽毛球的方案制定上,攻打策略的改善上,以及实际比赛中的比赛表现,学生需要有充分的心态去迎接这些挑战,发挥自身的专长。而教师在此环节中则扮演着挑战的设计者,裁判员以及指导者等方面的角色。教师本身需要确保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性,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在适合的时机,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紧张的环境下的实际表现以及应对能力,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的个性化羽毛球的训练提供更高效率的建议。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回顾比赛的一些过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自主去总结羽毛球比赛中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挑战赛做足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练、赛三方面的综合改善与优化有助于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高和羽毛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的实际效果,还有在比赛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加强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评价,引导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羽毛球运动技能。通过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初中羽毛球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够像台阶一样稳步升高。

参考文献:

[1]陈绍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03):41-44.

[2]郑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学-练-用”一体教学策略研究[J].学习与研究,2020(12):12-13.

[3]沈姝.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广场,2021(17):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