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03-041-02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研究认为,农村体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战略研究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改善农村经济社会面貌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我国农村未来数年发展的风向标,也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党的十九大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改变城市单向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坚持城镇和乡村贯通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城乡要素在乡村地区形成良性汇集,从而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体育兴则乡村兴,体育兴旺则乡村发达[2]。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文化和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活动在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的有效发展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识别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此外,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相关实践者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推动农村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意识也在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体育需求向多元化、多极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3]。同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政策的支持和宣传引导下,农村青年普遍希望能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在农村地区的健身场地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目标是使人均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政府在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正在增加,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农村体育健身赛事模式不断创新,结合农耕文化的特色健身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如农趣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尽管有所改善,但农村人口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仍然较低。调查研究表明,城镇居民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中这一比例仅为28.97%。这反映出农村体育活动的普及度还有待提高。
三、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王宁(2020)在《乡村振兴与农村体育的互促机制》一文中提及,农村体育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机制,两者相互推动相辅相成[4]。
(一)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现状
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均,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在体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这包括体育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专业指导人员的配备,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以及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场地设施老旧、设备简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体育活动参与度
农民的体育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与他们的体育意识、健康观念以及对体育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直接关系。此外,传统的劳动观念使得一些农民认为从事体育活动是多余的。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对体育活动的接受程度有限,这导致体育文化难以深入人心,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推广和普及。
(三)农村体育组织与管理
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这导致体育活动组织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以及社会关注度不足,农村体育活动的社会关注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媒体宣传和社会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及农民自身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文化引导、教育普及等多维度的措施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四、农村体育发展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1.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体育项目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2.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农村基础体育设施,修建多功能运动场地,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确保农民有条件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3.倡导全民健身理念。将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农民认识到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逐步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二)社区参与与文化建设
1.激发社区和家庭的参与。鼓励社区和家庭成为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力量,通过组织家庭运动会、社区健身节等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互动。
2.强化体育教育与培训。在农村学校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同时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农民的体育锻炼效果。
3.促进体育文化融入。结合农村传统文化,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使体育活动更符合农民的兴趣和文化认同。
(三)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
1.提升体育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
2.优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组织,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营模式,鼓励企业赞助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3.发展乡村特色体育赛事。定期举办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赛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升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积极探索、创新多样化的治理手段,从多角度确保治理成效发挥;持续深挖治理体系的多种功能效用,利用其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综合治理体系的多种运行方式,实现治理主、客体间的互动、互融,为整体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打下基础。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新的活力[5]。
五、案例分析
1.“村BA”是由贵州省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极具乡村气息的办赛风格也赋予了这项赛事不一样的激情和意义。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为篮球这项门槛低,激情高的体育活动的持续性发展,营造了适宜的环境。以及国家、省、州、县四级主流媒体和各级新媒体、自媒体视频号纷纷转载直播,形成空间媒体矩阵,为“村BA”火爆出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村超”指的是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足球赛从傍晚踢到午夜,平均每场比赛都吸引万余名观众观赛,甚至还有从省外前来的游客,气氛十分火爆。一方面是群众基础好、参与人数多。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坚持群众主体、突出地方特色。赛事满足群众需要和提高身体素质。并促进了乡村文化繁荣和乡村社会治理,更加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3.让“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浙江杭州“体育村”,接地气的基层“体育+”IP和项目正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乡村建设。浙江省乡村振兴局正式公布2023年度“百村争鸣”十大系列文化艺术村名单。其中,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作为杭州“体育村”成功入选。近年来,良渚街道就在北片八村积极引入体育俱乐部等企业,并鼓励企业在村中运营、拓展体育项目,并结合媒介宣传,成功打出了一张“体育文化发展牌”,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在政策引领下,良渚通过改造存量建筑,积极培育和引入经营主体,不断夯实运动产业基础,以产村融合助农增收,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体育设施有所改善,体育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居民参与度提高,体育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尽管取得一定进展,但农村体育发展仍存在地区差异,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指导缺乏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结论通常强调体育在推动乡村全面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二)建议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体育发展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体育项目扶持和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改善和增加农村体育设施,如建设多功能运动场所和健身路径,确保每个村庄至少拥有基本体育设施。结合农事的健身活动,推广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使体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鼓励体育与旅游、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手段普及体育知识,提升农民对体育的认识,营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昱寒.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3.
[2]陈学璞.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魅力[N].广西日报,2021-03-23(008版).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不断完善“十三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公平感幸福 感[EB/OL].(2016-04-08)[2018-01-12].http://www.gov.cn/xinwen/2016-04/08/content_5062328.htm.
[4]王宁.乡村振兴与农村体育的互促机制[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03):217-219+261.
[5]戴君龙.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