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园足球“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05-071-03
摘 要 校园足球“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实验十二周干预对“学、练、赛、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足球基本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在评价、游戏、比赛中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领会到足球技术的实践运用,更快地转化为自身学习到的技能,并且学会评价、反思,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能力,在真实足球比赛中最大效率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校园足球 学练赛评
一、研究背景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体育教学的新方向,“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新视角。体育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以学促练、以练促赛、再以赛促评,每一个环节与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为了关注运动领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专注于如何在学习阶段注意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根据前人研究得知,大部分在于强度“学习”和“练习”的形式,忽略了课堂中“比赛”和“评价”。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和评价形式有待加强,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与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实验干预措施对“学、练、赛、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足球基本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校园足球“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关理论依据,为今后训练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深圳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校园足球“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二)实验法
本次实验选取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40名五年级学生为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足球课进行十二周的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主要教学方式,对照组足球课进行为期十二周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受试者试验一周两次/每次40~50min。首先进行预实验,检验教学方案可行性以及调整分组,然后开始正常实验。通过对测验前后两组受试者体质、足球技能的教学效果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三)数据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与SPSS 20.0软件,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足球技能水平指标分析
根据表1所示,通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运球踢准、行进颠球、绕杆运球、绕杆跑和比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足球技能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从而展开实验。
(二)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足球技能水平指标分析
根据表2所示,通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绕杆跑、比赛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运球踢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进颠球、绕杆运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四、校园足球课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应用意义
通过组间对比得知(图1),实验后实验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行进颠球增长幅度差值为29.03%、绕杆运球增长幅度差值为26.45%、运球踢准增长幅度差值为14.75%、绕杆跑增长幅度差值为23.17%、比赛增长幅度差值为41.89%。
(一)“学练赛评”教学模式中通过游戏、比赛和评价有效提高足球技能
由此可见,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运球踢准、绕杆跑、比赛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行进颠球、绕杆运球成绩没有明显差距,但是实验组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虽然教学模式不一样,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行进颠球主要在于测试学生球性、球感,与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本能反应有关,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幅度更为明显,说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球性、球感更有帮助。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游戏和评价氛围中进行各种技术的练习,每个技术动作必须紧密联系,强大的实用性,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协作配合、沟通评价。
(二)“比赛”实战应用提高技术的实用性
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战术千变万化的运动。实际的比赛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备能力与素质有技术动作的熟练度、对场上球员的观察力、传接球的准确性、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局部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大单元教学目标不明确,如从近传接球到远传接球,获取技术动作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但实用性并不强大。在实际比赛中技术没有到位,因此准确性不高,导致错误的比例更高。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学练赛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关注比赛的使用并改善技术的实用性。如在通过练习中,学生必须观察队友的跑动,向队友的方向传球,并且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学生不仅有必要观察,而且要控制技术行为。课堂练习更加接近比赛,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传球及其准确性的重要性。学生不仅完成了游戏和竞争中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评价。
五、结语
校园足球“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游戏促练、比赛实战、合作评价中启发学生的能动性,领会到足球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在真实足球比赛中最大效率地发挥出来。“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比赛表现能力及战术意识水平。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及个人素质发展特点丰富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战术训练,多组织比赛,提高学生对足球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本刊.教育部:足球将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J].校园足球,2015(01):10-11.
[2]《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发布[J].青少年体育,2016(04):1.
[3]教育部.中小学足球运动技能分为五等级每学年40课时[J].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6.
[4]本刊编辑.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J].校园足球,2016(11):18-23.
[5]张若男.水平三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5.
[6]Julie ANeumann,Donald TKirkendal l,Claude TMoorman,I I I.Sports Medicine for theOrthopedic Resident[M].WORLD SCIENTIFIC:2016-08-15.
[7]姚强.高校足球选修课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60-61+112.
[8]陈玉军.“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6(Z2):56-101.
[10]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6(Z2):56-101.
[11]延锋,赵志英,郑晓鸿.青少年运动训练100问[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12]刘霁彤.循环练习法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