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杭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例

唐清虎
  
体育时空
2024年18期
浙江传媒学院体育教学部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09-025-02

摘    要  为探索民营非企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访谈法,将杭州市羽毛球俱乐部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需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要着重于群众体育的普及,通过丰富的活动提升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发现优秀苗子,丰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健康中国  青少年  体育俱乐部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体育健身产业逐渐兴起,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从2010年起,浙江省财政拨款,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1]。作为我国群众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提高青少年的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开展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学校、社区或其他组织,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体育活动和培训,推广全民健身、弘扬体育文化,成为支持青少年体育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但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我国推行的时日尚短,虽有许多运营较为成功的俱乐部,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大量的俱乐部在运行现状与发展模式方面尚存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探究成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的工作就要从学生,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全民健身的重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青少年学生身边新型的体育组织,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课余活动的良好场所。青少年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增强青少年兴趣,教授相关知识与技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培育相关人才。青少年俱乐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推进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与创新发展,新时代体教融合、政策分析与创新发展,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机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机制与内部治理,塑造青少年身体素养理念和培育路径等内容成为培训班的探讨热点。

一、杭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

目前杭州市羽毛球俱乐部10家,即杭州胜大羽毛球俱乐部、杭州动易健体育俱乐部、杭州晨斯体育羽毛球俱乐部、杭州天羽羽毛球俱乐部、杭州市西湖区剑健羽毛球俱乐部、杭州市曹乾体育羽毛球俱乐部、杭州星向羽体育羽毛球俱乐部、杭州热动力羽毛球俱乐部、杭州乐动力羽毛球俱乐部、杭州锐意羽毛球俱乐部。10家俱乐部目前有一家由主席负责制,其他都是个人负责制以及下面几个兼职教练团队,还有一些其他组织形式,由此可见其结构不合理,运行模式单一,亟需进一步改善。

本研究基于对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些年在我省青少年组织建设、社会服务、组织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对比国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具体如下。

(一)俱乐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公益性质和促进青少年广泛的体育参与,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其健康水平的宗旨[2]。由于我省体育俱乐部处于初级发展模式,没有运行经验,在俱乐部功能定位上无法确定该俱乐部目标任务,导致俱乐部职责不明。其在开展初期就应明确俱乐部所属性质、定位目标及发展方向等,以便俱乐部能够精准定位市场资源,为俱乐部的运营打造基础。

(二)社会资源缺乏,资助渠道单一

俱乐部经费来源关系到俱乐部的生存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于国家体育彩票公益扶持,但并不是所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都会得到资助。由于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还处于创建初期,其运行模式大多数挂靠学校、场馆或单位,自主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绝大多数依靠培训收费赚取俱乐部的经费,受资助的渠道单一且有限。加之社会资源的不足,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基础功能弱化,独立运行能力较差

由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还处于初期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起步较晚,规模效应还未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关注度还比较低,导致目前许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难以完全独子运行,基础功能较弱。主要原因是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未能跟上国家社会创新改革的步伐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完整。

(四)专业化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短缺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除了资金资助问题外,俱乐部内部的专业化及人才的高水平化都是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面临的问题[3]。现如今,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还需借鉴国外俱乐部发展经验,解决自身设施配置、人力资源等问题。

二、结论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水平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科学、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评价机制,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和俱乐部的管理。此外,也需要加强体育教练队伍的培养,提高教练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家校联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俱乐部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少年体育事业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作出贡献。

三、建议

1.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外学习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国内外典型经验,及时与各省市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指导,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向上发展。

2.浙江省政府应理清省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种类、性质,积极建立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当地教育行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俱乐部功能定位,目标分析。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需加强自身竞争实力,引进人才,明确青少年培养方向及目标,并利用双休或者节假日举办青少年乐于参与的活动,打造俱乐部自身特色。

4.俱乐部应改变以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把俱乐部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其视为一个企业或产业来经营管理。

5.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人员要增加管理和经济专业的人员在整个俱乐部管理人员的所占比例,如此有利于俱乐部健康稳健地发展。

6.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题管理应以科学精神为管理的基础机制,以人文精神为管理的价值核心,是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融合。

7.要理顺俱乐部与当地体育、教育行政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社会职能,它们之间既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各自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尽相同,两者既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8.俱乐部要想实现自行运作、自行发展的良性循环,自身也存在一个市场培育问题,如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举办各种活动,广泛吸纳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俱乐部要研究如何收费、多方支持多方融资的问题,以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如此才能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课题项目编号:Y202249253。

参考文献:

[1]柳鸣毅.青少年体育迫在眉睫[N].中国体育报,2014-01-01.

[2]刘雨.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2(08):112.

[3]苗大培,刘艳丽,刘国永,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2007,27(06):8-16.

[4]裴立新,桂祝.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3):6-9.

[5]王思勉,李杨.关于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14-15+28.

[6]陆理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116-1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