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多元化考核在排球混合式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10-073-03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混合式教学已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基础,创新性地将多元化考核融入排球教学实践中,旨在探索一种全面、高效的教学评估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多元化考核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的理解、强化理论与技能的融合,此外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学习金字塔理论 多元化考核 混合式教学 实施效果评价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排球教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型契机。学习金字塔理论作为解释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留存率差异的经典框架,为排球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引领我们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深入研究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排球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注重知识的接受与记忆,可形成“输出倒逼输入”的效应,以加强学生掌握讲授、实践纠错的方法,引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锻炼语言表达与讲授能力,示范排球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等,通过团队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深度加工和长期留存。在排球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我们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效,这为排球教学的持续创新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二、基于学习金字塔理念的多元化考核在排球混合式课程中的实施
(一)课前:输入阶段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查资料,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以便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平台上的理论学习、视频学习任务点,随堂测试章节、相关内容的每日一题以及阶段性理论知识的考核。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章节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完成次数,观看时长、测试得分等方面。教师通过登录后台观看学生关于垫球技术、扣球挥臂相关的学习数据,以预习—学习—检验三步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辅以学习访问的时段和频次对学习计划进行干预和调整。
(二)课中:内化阶段
在对课前预习动作进行输出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撰写教案—自带准备活动对自己所学习到的以“金字塔理论”立即传授于他人,进行角色上的转换,可设计与垫球、扣球挥臂练习相关的动作,同时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进行即时评价与评价反思,是否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工具的应用、教学场地的利用、组织能力、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多方面对准备活动进行评价,在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输出阶段
课后学生需在平台上完成对自我视频技术动作的分析(第一周、第六周、第十二周)、还原教案修改、个人与团队总结,上传至平台,以便自查自纠,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进步与问题。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固化动作形式,以便改正。同时,需进行理论与技能的测试成绩,校外代教老师的评价,这是结果性考核中所需完成的任务。
三、基于学习金字塔理念的多元化考核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评价视频的观看时长分析
图1清晰展示了学生从第六周、第十二周和第十六周学生观看学习评价视频的变化趋势所呈现的波动,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的观看时长都有所不同。在第六周的时候,最低的学生观看时长123.9分钟,最高的达到189.3分钟,说明有个别学生自律性不高,需要教师干预;而第十二周临近中期考阶段,时长大多都较第六周翻了一番,说明学生提升了对评价视频观看的重视程度,最高的观看时长达到了379.8分钟;在第十六周的时候,学生的观看时长总体呈显著提高,学生视频观看时长都在平均在520min左右,整体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虽存在个体差异,但都呈现集中增长分布的趋势。
(二)学生竞赛规则与裁判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阶段的加深,两个班级的执裁次数都有所增加。实验班通过课前—课后的平台学习,将功夫下在平时,系统归纳整理了裁判知识后,开始教学比赛。在第一阶段时,在实验班与对照班次数一致的基础上,两者执裁准确率相似;在第二阶段时,实验班学生经过平台上的学习后基本熟悉裁判规则,执裁正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三阶段后,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班的执裁正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学生系统梳理掌握知识,对照班虽也有提高,但与实验班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第四阶段,实验班已经可以准确熟练地应用规则,且可以随机根据临场突发情况进行发挥,达到执裁准确率的98.51%,对照班经过系统学习后达到88.55%。可见,学生经过执裁训练、规则理解、平台视频观看等方面的加强,使得其学生在面对执裁任务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执行规则,展现出更高水平。
(三)理论成绩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平台上每一章节任务单完成后都会有对应的章节任务,且学生完成得都较好。在章节测验中,实验班的平均分为88.31分,对照班的平均分为75.54分,且根据标准差,实验班成绩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小,成绩都较为集中,表明学生经过平台章节任务点的学习以及任务点测试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在理论考试方面,有了章节测验的基础,学生的理论成绩都较高,前期基础打得牢固,后边再进行巩固后会取得较为优异的表现成绩。
(四)基本技术成绩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数据可以看到发球实验班的成绩为9.03±1.06,对照班的成绩为8.12±1.97,垫球实验班的成绩为9.35±2.31,对照班的成绩为8.21±3.89;传球实验班8.89±2.91,对照班为7.43±1.65;扣球实验班8.66±1.41,对照班6.99±2.70;且P值都小于0.05.实验组在发球、垫球和扣球三个项目中均表现出比对照组更高的技术水平,且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再结合学生观看视频的重复次数和教学情况发现,学生在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基本技术(扣球)上,较对照班有了明显的提升,且观看知识点的重复次数时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学生在基本技术上因课前预习(输入)和课堂巩固(内化)、课后练习(输出)、技术动作视频辅助练习后,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五)学生整体成绩的实验效果分析
学生总成绩是通过过程性表现(30%)、语言表达能力(20%)、竞赛规则与裁判(15%)、反思(10%)、考试(20%)、校外实习(5%)这六个方面占比来计算的。通过图3可以看出,学生的总成绩主要是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每一次测试都可作为期末总成绩中量化标准的一部分,进行科学的量化权重分配,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增加,促进学生中“良性比较”,学生之间也可以看见其他同学的成绩,榜单公开,增加学生的原动力。经过一学期学习学生总体成绩都在90分以上,最高分达到96.9分,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习惯,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全面评价,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基于金字塔理论的多元化考核在排球混合式课程中的实施效果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学生课前将知识输入—课中内化知识—课后知识输出三阶段,以多元化的考核评分细则,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观察到学生的主观行为(课堂展示或平时表现)。多元化考核是学生多方面的考核结果,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反馈,更好地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考核。
2.学生在平台上对学习到的裁判知识经过了解—基本熟悉—熟悉—执裁的过程,顺利提高了执裁准确率;学生平台上所学习到的章节理论知识为后期理论测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技术动作的提升提供支撑,同时充分利用学习数据的可视化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利用平台进行学习数据整理,及时干预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自律主动的学习行为。
3.利用混合式教学平台收集到学生的可视化数据,如视频观看时长、学习评价、技术动作实录、章节测验、总结反思等掌握学生的相关学习进度时依据数据支撑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干预,同时给予帮助。
4.通过多元化考核所得到的总成绩,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查漏补缺。同时,结合平台监测学生数据的公平性,利用良性竞争,所产出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陈霞.单元视域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持续性评价设计——以“种群及其动态”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4,49(10):12-15.
[2]叶开亮.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审思与路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4,45(08):7-11.
[3]李婷.提升高校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策略研究——以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2):4-6.
[4]张和平,刘阳,何素艳.体育专业运动技能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