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传承与记忆: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活化利用

孙静
  
体育时空
2024年24期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山西革命根据地 红色体育 体育文物 活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4)12-032-02摘 要 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现存红色体育文物资源的整理与研究,分析其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提出创新性的保护传承策略。研究发现,这些文物资源反映了抗战时期军民融合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凝聚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其历史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承、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教育传承等方式,对红色体育文物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其中明确指出:“发展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1] 这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根本遵循。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曾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留下大量的红色体育文物,其中包括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纪念碑以及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这是研究抗战体育动员的鲜活素材,是抗战历史的见证,更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财富。目前,学界对山西红色体育文物的研究尚显不足。为此,本文深入分析山西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对红色体育文物进行收集分析,阐释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以期提升红色体育文物的保护利用价值。

一、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概述

红色体育文物作为革命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型,是指与革命时期的体育活动相关的遗址、体育器材、体育场所、相关文献资料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抗战背景下体育实践与革命精神相结合的物化表征。山西各根据地体育文物资源共同构成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记忆的多维载体,其不仅承载着体育活动的物质遗存,更凝结着身体规训、精神动员和文化认同的深层密码,是解码革命体育实践的介质。经整理,‌发现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资源类型丰富,包括文献、照片、实物等,涵盖军队体育、学校体育、农村体育等多个领域,见表1。

二、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的历史价值

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创建的体育文化财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体育活动的物质遗存,更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价值。红色体育文物是中国革命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重要价值在于军事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有机融合。在革命战争环境下,“体育为战争服务”的实践价值观贯穿始终,体能训练与军事技能的有机结合,形成“战斗即训练、训练即战斗”的模式。山西红色体育文物是革命的产物,承载了中国革命精神,凝聚了集体主义、民族解放、艰苦奋斗的价值理念,至今仍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革命精神通过集体操和自制器材的发明创造,折射出革命军民在物资短缺、条件艰苦的困境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革命,就是战斗,战斗,就是训练”的文化内涵。此外,军民运动会奖状、体育竞赛工作细则手稿等体育文献真实地记录着体育活动成为革命战争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通过体育竞赛,强化集体主义价值观,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文化氛围。

表1 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分类体系

‌第二,教育与传承价值。在教育领域,山西的红色体育文物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将其作为青少年接受革命历史和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复原场景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以了解历史、感受先辈精神为目的的“穿越式”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模拟投弹训练、障碍跑等运动项目,了解体育训练并有意识地培养革命意志。教育与传承价值在于突破历史知识传授,将先辈的革命精神以更为鲜活、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重现,使青少年在情景体验中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领略革命先辈的钢铁意志,更在精神传承中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担当,使革命先辈精神得到传承和赓续。

第三,经济与社会价值。红色体育文物的传承与活化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山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利用红色体育文物所在地方,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红色体育旅游线路以吸引游客来参观。同时,可以围绕红色体育文物打造新的文创产品,如以红色体育元素为主题的纪念品、文化用品等。如此不仅能够增加旅游产品的销售,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价值方面,有助于提高地方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地方居民通过参与红色体育文物的传承、研究和传播活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地方社会发展环境。

三、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的传承与活化

目前,虽然山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体育文物有了一定的保护和展示,但仍面临一些困境。一些由于年代久远或是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体育文物受损、失传的情况依旧存在。因此,要给予这些文物更好的保护措施,而将体育器材、文字资料等以数字化形式存档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山西省政府非常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出台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和《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在这一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红色体育文物,将其与旅游线路、文化活动相结合,也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数字化展示:科技赋能红色体育文物的保护与传播

数字化技术为红色体育文物的展示和保护提供了新手段。如山西博物院通过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和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利用AR、VR、多媒体互动等技术,打造了“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实体数字展,增强观众体验沉浸式效果[2];云冈石窟研究院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方式为石窟建立高精度数字档案,开发VR 沉浸式体验系统,使游客在虚拟环境中近距离欣赏石窟[3]。这些实践为红色体育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提供了经验借鉴。红色体育文物展示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可通过建立红色体育文物数字档案库,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红色体育文物实品进行数字化存档;构建AR 红色体育文物云展厅,对红色体育文物展开数字化展示,利用VR 技术“走进文物”,让观众近距离观察文物历史,增强沉浸式体验。

(二)旅游线路开发:红色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只有不断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范围的拓展,“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4],才能更好地实现革命文物的融合发展 [5]。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山西红色体育文化旅游线路的打造提供了基础。如张壁古堡依托当地传统文化,将 LBMR技术应用于古堡的建设,集游戏、影视、展陈于一体,为游客打造出真实感受,如亲临其境、畅游历史文化的体验。借鉴此模式,可在山西革命根据地打造“太行军事体育文化体验带”。将红色体育文物与山西革命根据地的自然风貌、历史遗迹等进行串联,针对不同的景点设置“战斗体操”再现、“红色健身路线”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

(三)社教活动融合:红色体育文物在社会教育中的多元应用

系统整合山西地区丰富的红色体育文物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是将红色体育文物融入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 [6]。通过组织专业的历史、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山西红色体育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编撰系列教材、读本,重点开发文物中的体育思政课特色课程,创新设计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模式。同时构建“馆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博物馆发挥展览展示与教育功能,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活动。学校将红色体育文物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设立研究中心推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社区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营造氛围,将红色体育文物教育有机融入各阶段教育体系 [7]。在此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教师培训并引进专业人才,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在高校设立可以设立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体育文物是中国革命时期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中,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的重要物质载体,更是革命先辈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传承。要实现山西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红色体育文物资源,拓展传播路径,营造良好的山西红色体育文化人才培养环境,让这些文物的存在不仅仅是历史的证明,还可以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及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深化对红色体育文物的研究,将其创新为服务社会和谐进步的现实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 习近平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EB/OL].(2024-04-1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 6945341.htm.

[2] 国家文物局. 山西博物院首个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开展[EB/OL].(2020-07-02).

https://www.ncha.gov.cn/art/2020/7/2/art723161678.html.

[3] 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 浙大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让云冈石窟永放光彩 [EB/OL].(2020-05-13).https://www.news.zju.

edu.cn/2020/0513/c23225a2095473/page.htm.

[4] 刘玉珠 . 保护革命文物传承初心使命 [N]. 人民日报 ,2020-7-18(8).

[5] 陈军. 融合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考察[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1(01):29-33.

[6] 李治勇, 张文娟. 冀东红色资源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5,25(02):96-99.

[7] 何婧 . 陕西体育文物资源文化传承及活化利用研究 [J]. 收藏 ,2024(11):141-1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