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张向龙 刘华剑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1期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省永州市425199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依据。它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本文结合多次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以下简称“体测”)的亲身经历,结合广泛深入的调查访谈,进行归纳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大的方面探讨影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因素,并给出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策略

1、序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党和国家把人民的健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习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在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是反映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的重要指标。为了增进学生健康水平,我国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校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科学运用测试结果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教育手段。

近年来高校体质测试的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部分学生体质情况确实是在下降,也可能是测试数据出现偏差,亦或是测试设备操作不当,或者是裁判的失误等等,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应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特别的重视。因为体测结果不仅关系到学生评奖评优和毕业,也关系到国家能否准确了解国民体质发展情况,为制定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2.1学生主观因素分析

2.1.1长期缺乏锻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少从事体力劳动。而且主观上也缺少锻炼的意识,加上很多家长过度的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或者怕孩子长不高,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就体弱多病。另外,由于学生在高中期间主要精力都在高考学习上,长期缺乏锻炼,导致普遍的体质出现下降。到了大学后,很多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监督,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长期沉迷网络和游戏,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相对减少,体质健康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1.2主观上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对体质测试结果的运用还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标准》的要求,所以很多高校学生对体质测试成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思想上完全没有重视。在进行测试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裸考”的学生还很多。还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参加800米测试,有些同学测试前没有充足的睡眠,彻夜玩游戏或者追剧等等。测试时穿牛仔裤和休闲鞋的不在少数,没有专门的运动服装和装备,测试时注意力不集中,边跑边聊天现象也存在。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在测试中及格就可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在测试中想偏路,伪造受伤、跑步套圈、趁裁判不注意让其他同学帮忙、甚至有代考的现象。

2.1.3不良的生活习惯

大学校园相对高中少了很多学习的压力,学生对自身的管控力和自身健康状况认知明显不够,因为大学生刚从高考备战一个高强度紧张的环境下来到大学,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完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可以放松了。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和老师的督促,加之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习惯变的十分不健康,例如抽烟、饮酒、吃槟榔、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熬夜打游戏、泡网吧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速“腐蚀”了学生的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和素质快速下降。

2.2外部客观因素分析

2.2.1受新冠疫情影响,运动减少

从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反复发生,不断变异,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为了有效防控,人们尽量减少出行,包括很多体育爱好者,只能在家里做简单运动。由于疫情,很长一段时间内,线下课程改为线上,有些学校处于静默状态,很多学校推迟返校,有些大学生以此为由,整天不出门,宅在家里玩游戏、睡懒觉、看书等等。从而导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体质测试成绩也不理想。

2.2.2体育课程和测试内容安排不合理

大学体育课是由学生进行挑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虽然这一措施推动了学生兴趣的发展,但在总体上并没有保证学生身体素质需求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上课内容上缺少对学生的锻炼,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而在健美操、乒乓球、武术等体育选修课程上学生运动强度不够,但在田径、篮球等类型的体育课程上,学生上课运动强度过大导致学生疲劳。有时候,体质测试的内容放在了公共体育课堂上进行,比如女生800米,男生的10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项目同时在田径场进行,因为人员较多,秩序混乱,往往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2.2.3体质测试工作组织欠规范

近年来,很多高校对四个年级的学生都进行体测,由于人数较多,时间紧迫,工作量庞大,而高校的体育老师人数不够,因此在每次的体质测试工作中都会由学生帮忙协助,但学生对测试工作不熟悉,计时和测距都存在不规范现象。加上教师对其工作指导不充分,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导致测试的成绩产生不准确。有些老师将测试工作完全交给学生负责,为学生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而且学校对违规和替考学生处置也不严格和不及时,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在测试中的违纪行为,导致体测成绩不真实。

2.2.4测试设备老旧过时,测试数据误差较大

很多高校,由于经费限制,在体测工作上的投入非常有限,测试的电子设备没有及时的升级和维修,加上使用操作不规范,导致了很多体测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甚至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有些手持设备没有及时更换最新的款式,操作繁琐,成绩记录时很不方便,数据量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和丢失。特别是在后期数据导出和分析时,容易出现丢失和混乱的情况。

2.2.5测试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结果反馈不及时

学校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统计和上报,对体测工作缺乏规划,没有提前通知,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够充足。在学校没有形成浓厚的体测氛围,有时是根据天气情况临时决定进行测试,或者提前一周进行安排,导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在学生完成体质测试后对数据进行归总时对学生的体质情况没有及时的反馈,在面对该情况下教师也未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一个运动锻炼的调整,也没有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体质测试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2.2.6课外锻炼缺乏组织和监督,学生体质难以提升

以往的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时间主要用于学习、上课、吃饭等事件上,对于锻炼的积极性不足,学生主要的锻炼时间都集中在体育课堂,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而且现在科技水平发达,学生一但空闲便将时间用于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而非体育锻炼,而单单依靠体育课上的运动量很难达到《标准》所要要求达到的各项指标,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甚至,经过四年的大学生生活之后,很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影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主观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个人审美观、价值观和健康观的影响,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二是由于个人对高校进行的体质测试工作在主观思想上重视不够,随便应付,导致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三是进入高校后,生活上放任自我,缺乏时间管理和健康管理,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3.1.2影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受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学生的运动量有所减少,体质健康有所下降。二是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每周体育课堂锻炼时间非常有限。而且体育课堂和课后安排体质测试内容安排不合理,影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是高校在体质测试工作组织方面不够规范,时间和人员安排上欠合理。四是部分高校体质测试的设备老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在质量和数量上明显不足,导致测试数据误差较大,失真严重。五是高校对体质测试这项重大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体质测试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不够科学合理,影响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的积极性。六是很多高校的课外锻炼缺乏组织和监督,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证和缺少主动性,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难以提升。

3.2建议

3.2.1改变影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主观因素方面的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观,让学生充分认识身体健康的价值和体质健康水平达标的意义。二是将体质健康达标水平作为学院目标考核的依据,迫使各学院高度重视,并将压力传导给每一个学生,让她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三是大力宣传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加大劳动教育的力度,从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3.2.2着力弱化影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客观因素方面的建议:一是改变学生的观念,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鼓励高校学生在宿舍内和居家锻炼,同时也可以在户外进行锻炼,减少对疫情的恐慌。二是优化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增大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锻炼。三是加强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在体质测试工作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统一组织和部署,确保各环节有序组织和规范操作。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合理,人员安排上要充分保障。四是高校要高度重视体测工作,在测试的设备方面要及时更新、维修和增补,确保在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上满足全校四个年级学生测试的需要。也要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五是加大体质测试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前谋划,提前动员,营造浓厚的氛围,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锻炼。另外,要科学运用体质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升学、毕业、评奖评优先挂钩,增强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力。六是加强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监督,通过引入运动APP的科学运用,确保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率,促进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5

[2]唐宁宁.张小燕.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及影响研究.运动科学.2021.4(456)81

[3]浅析高校女生体型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4]邵洪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剖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71-74

[作者简介]

张向龙(2000.09-)男,汉,甘肃省武威市人,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2019级学生。

刘华剑(1981.10—),男,汉,湖南省郴州市人,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