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设计理论类课程信息浸入式教学模式研究

曹春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6期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体现传统教学特点的同时,也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索出一种适应于自身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网络设计课程,能有效改善网页设计的教学效果,并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最新的学习资源进行更新,适时地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使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设计理论;信息浸入;教学模式

引言:目前,我国各类教育创新研究机构、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师资力量等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创新。然而,设计理论的模糊、受众的普遍偏见、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不新颖、学生对设计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教师和学科建设忽略了设计理论。设计理念的改变,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向注重知识的建构与内化,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手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师生角色的转变。

一、设计理论类课程设置与课堂表现现状

在传统的设计理论教学中,教师只靠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静态的物理空间,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少,对知识的多样化要求也很难得到满足。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媒介沉迷现象,手机进入课堂等行为对教育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设计理论教学模式,由于其专业视野、教学手段狭窄,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知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移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了师生间的教学信息共享,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因特网技术的智能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与课堂互动教学相比较,在设计理论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智能教学平台相结合,以丰富设计理论的内容和资源,是促进设计理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设计理论类课程课堂教学手段分析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使用越来越方便,传统教室面临一种全新的智慧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结合传统教室和网络资源,采用“沉浸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手机、笔记本等设备以及互联网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1.中国大学MOOC平台

中国大学MOOC是一种基于连通主义和网络教学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它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通过特定的话题进行连接。这些课程在互联网上,课堂的位置也没有限制,求知者们从这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中获益。MOOC除了开放、即时、共享等特性外,缺乏情境性、参与性、实践性等显著缺陷,故MOOC不适宜于整个课程的设计。

2.分课堂教学平台

对分课堂是实施课堂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了多个互动的作用,建立了虚拟教室,实现了对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网上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的沉浸式教学,强调教学效果的游戏化,智能的识别与分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活跃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交互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无防卫状态下的实时评估,为教师精准地减少学生的负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例如,在分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进VR教室,在VR教室中观看施工现场的直播,直播内容是企业家、建筑家对建筑施工的讲解,使学生在教室就能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总体上讲,对分课堂探究的是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而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渗透式探究方面则不太适合。

3.超星泛雅课程平台

超星泛雅课程平台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注册并建立自己的在线课程,将讲课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用手机和超星学习通的手机进行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终端的结合使得它在空间和时间上没有限制,呈现出鲜明的互动特点。超星泛雅的要求是,老师们将录像上传到网上,制作考题,发布作业。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由于“移动性”、“即时性”和“泛在性”等超星泛雅课程平台存在的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设计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而设计专业又难以满足前沿即时信息、海量图文资源的扩充与检索需求。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设计理论信息浸入式课堂教学探索

在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化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思想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雨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网上智能教学工具,它的所有功能都是以PPT和微信为基础,使用方便。设计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设计史、设计原理和设计批评,它要求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设计学起源于西方。同时,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也为国内外关于理论课堂教学的渗透提供了便利,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雨课堂以“沉浸式”网络设计理论为核心,在开放与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课堂管理上,“雨课堂”通过课堂考勤、问答、反馈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多维交流和讨论。通过弹幕为师生提供现场互动和网络讨论平台,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整。同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了一个个性化的网上教学互动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展了教学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都严禁手机进入课堂,但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会列举一些理论命题,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让学生理解分析、把握命题,并配合教师的课件,提供更多的信息。

四、结束语

移动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运用移动互联技术,避免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缺陷,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将其应用于网站设计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网络时代,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去,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大胆地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馨晨.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度学习设计的启示——以信息管理类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6):184-185+187.

[2]刘林峰,吴家皋,刘业.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类高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3,(19):45-46+3.

[3]梁琳娜,杨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信息设计探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37-41.

[4]李志坚,田斌.基于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信息设计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06):76-78+89.

作者简介:曹春雷,1981.10,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副教授,本科,环境艺术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